節能減排關乎電力企業自身競爭力——訪全國人大代表曹培璽中國電力網兩會專題
節約減排關系到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也是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焦點話題。今年的新形勢下應如何實現發展與節能環保的和諧呢?記者在兩會期間采訪了全國人大代表曹培璽,這位中國華電集團公司的領軍人物,在加快電力結構調整、大力提升節能減排能力方面思考良多、感觸尤深。
保護環境刻不容緩
“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成為環境污染的受害者,保護環境刻不容緩。”曹培璽告訴記者,大力抓好節能降耗、保護環境,是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舉措。
作為中央發電集團,首要的是抓好“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華電集團組建五年來,高度重視節能環保工作,五年累計降低供電煤耗22.4克/千瓦時,累計投產脫硫機組110臺共3491.5萬千瓦,形成二氧化硫年減排能力162萬噸,平均二氧化硫排放績效、煙塵排放績效、氮氧化物排放績效三項指標,分別比2003年成立時下降56%、50%、16%。“十一五”期間,華電集團計劃關停小火電機組655萬千瓦,主動增加關停186.7萬千瓦。2007年,華電集團作出了“不但是要關停,而且是主動、提前關停”的承諾,超額實現關停小火電目標,實現關停31臺175.9萬千瓦。
履行責任義不容辭
“作為中央發電企業,節能減排是華電集團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也是實現企業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自身要求。”曹培璽表示,華電集團將全面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從優化電源結構、推進技術創新、加強企業管理、形成可持續發展機制等方面,更加有力、更加有效地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做節能減排的表率。
記者從采訪中了解到,華電集團通過優“選”項目、精“建”工程、嚴“管”生產,不斷優化電源結構,正在推動節能減排向源頭疏導轉變、可控在控、標本兼治轉變。
近年來,華電集團“優選”、“精建”一批大容量、高參數、坑口路口、煤電一體化的節能環保型火電項目,加快推進了水電、風電、核電等清潔能源的發展。2007年投產60萬千瓦及以上火電機組15臺共計959萬千瓦,占投產火電裝機容量的82.9%。投產國內單機容量最大、國產化程度最高的兩臺百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和國內首批60萬千瓦級空冷機組、60萬千瓦級脫硝機組。
著眼未來,曹培璽為華電集團繪就了一幅清潔發展藍圖:加快開發應用清潔高效燃煤發電技術,大力發展高節能、零排放的火電,同時大力發展水電、風電、核電、生物質能發電等清潔能源,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形成節約發展、清潔發展、文明發展的可持續發展機制,為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保護環境作出更大貢獻。
目前,華電集團正在大力實施國產IGCC、煙氣脫硝、太陽能熱發電等重大科技課題攻關,已經依靠自主創新掌握了供電效率大幅提高的超超臨界機組,脫硫率高達85%的循環流化床技術,成功申報國家“863”計劃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4項。
節能減排提升企業競爭力
曹培璽對記者透露,2008年華電集團的重點工作將聚焦于“競爭力提升”。
為了全面提升競爭能力,華電集團將以深入開展“對標管理年”為依托,提升“七大能力”,節能減排位列其中。提升節能減排能力,重點是適應節能調度要求,轉變觀念,完善機制,加強管理,落實節能減排責任、措施、目標,增強“競耗上網”能力。
“提升節能減排能力,是進一步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重要砝碼。”曹培璽強調,今年華電集團節能減排的工作重點是“抓緊”和“抓好”。“抓緊”是要從講政治、講大局和生存發展的高度,圍繞節能減排目標,層層分解,落實責任,加大考核力度,確保務期必成,抓緊推進“上大壓小”工作,加大清潔發展機制項目開發。“抓好”則體現在節能減排全過程管理,抓好從項目前期到工程建設、運營管理各個環節的節能減排工作,完善環保指標、監測、考核體系。適應節能調度要求,加大節能環保技術改造力度,保證脫硫設施正常運行。
作為黨的十六大、十七大代表,曹培璽深有感觸地說,過去的五年是電力工業發展最好最快的五年,為適應我國強勁的電力需求作出了貢獻。在黨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導下,華電集團總結實踐經驗,適應新的形勢要求,明確了今后一個時期的公司戰略:以履行經濟政治社會責任為使命,以提升安全效益發展業績為中心,以做強做大做好為方向,堅持電為核心、上下延伸、內外并舉,堅持集約化、現代化、國際化,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改革創新、構建和諧,把公司建設成為“國內行業前列、世界企業500強”的大型企業集團。曹培璽表示,實施這一戰略目標的動因,就是進一步履行節能減排的社會責任,為全社會提供更加充足、可靠、環保的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