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IT業的發展為人們帶來諸多便利,但其對環境造成的諸多負面影響也已經引起越來越多人的反思。IC設計廠商威盛電子近日宣布,已經為自己生產的威盛處理器購買了一份碳排量,這是國內第一家企業為自己產品因耗電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埋單”。
IT業成“問題產業”
隨著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電子產品更新換代的周期越來越短,由此而產生的電子垃圾每年在以18%的速度增長。電子產品元件含有鉛、溴、鈹、鉻、鎘等幾百種高度有害的化學物質,因此電子垃圾正在成為人類最大的污染源。而其中,電腦是大眾消費品,由于追逐新技術而不斷加速的升級潮流,其巨大的污染規模已非重工業所能比擬。
除了產品本身的有毒有害物質外, IT產品在使用中消耗的大量電能更是制造環境負面影響的“隱形殺手”。調查顯示,僅在全國每年800億元的政府能源消耗中,就有50%是IT產品能源消耗。在各種電子產品的最低能耗排名中,電腦主機高居榜首。
在“中國綠色制造年會”上,威盛電子曾提供了一組數據:一度電將要消耗0.4千克標準煤,4升凈水,并產生0.272千克粉塵、0.997千克二氧化碳和0.03千克二氧化硫的排放。由于今年IT產品預計耗電總量為300至500億度,由此可以保守計算得出,今年由于IT耗電而排放的二氧化碳最少將達到3000萬噸。
節能降耗成IT發展新坐標
隨著近年來全世界對環境日益緊密的關注,節能降耗、綠色環保已經成為IT產業發展的新坐標。當然,并不是所有的IT企業都需要緊急應對這樣的發展局面,對于那些已經在環保節能領域做出相應部署的企業來說,這樣的時刻反而成為他們發展的契機。
威盛電子在這一方面的起步早于全球同行業競爭者10年——作為世界三大芯片設計企業之一,威盛電子在成立之初就確定了以綠色節能為技術方向和發展理念,并在10年間始終致力于環保節能產品的研究和技術創新。與此同時,威盛電子還主持推動包括“無碳凈氧”計劃在內的一系列回饋社會的主題活動。作為對威盛綠色計算主題行動的支持,盡管產品功耗最小,威盛開始為自己旗下CPU的環境消耗埋單,并有計劃實施植樹造林等環保行動來抵消CPU耗電所產生的二氧化碳。
制造源頭控制污染
由二氧化碳過量排放引起的氣候變暖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共同話題,于是“碳中和”一詞應運而生,也就是人們計算自己日常活動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再計算出抵消這些氣體所需的經濟成本,然后為此付款給專門企業或機構,通過植樹或其他環保項目抵消相應的二氧化碳量。
作為電子信息產業鏈的上游企業和IC平臺節能設計的領導者,威盛電子認識到抵消碳排放所造成的影響只是努力的一個方面,如何從設計的源頭主動解讀消費者的需求,從研發的源頭先期降低能耗的規格,從制造源頭嚴格控制污染的影響,才是改善環境、節能減排的權益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