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加速推進工業化不行,推進工業化不嚴格控制能耗和污染也不行。面對這雙重壓力和雙重責任,近年來,我省蘇北各地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的抱怨少了,“蘿卜快了不洗泥”“揀到籃里就是菜”的浮躁少了,而日益多起來的,則是一種積極的探索和實踐,即在力求經濟總量快速增長的同時扎實推進節能減排。
今年以來,蘇北5市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一季度最高的市達39%,最低的也接近22%,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13個省轄市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幅前4位均在蘇北。而與此同時,節能減排指標的完成水平大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徐州市抓源頭,抓制度設計。今年6月1日出臺的文件規定,新增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必須由專業機構進行節能綜合評估,對超過本地區行業單位產品平均能耗、工業增加值能耗高于本地區平均數的項目,政府主管部門有權予以否定。針對現有重點行業和企業,徐州積極扶優汰劣,高起點推行清潔生產。去年至今年一季度,該市相繼關閉17家水泥立窯企業,國際先進的新型干法熟料生產線已成水泥行業“主角”。在電力行業,實施脫硫的裝機容量已占全市總裝機的21.14%,年可減排二氧化硫6000噸。
“把連云港建成蘇北產業層次最高的城市”,這是省委對重新定位的連云港市的深切期盼。為確保后發優勢,該市提出堅決不引進污染項目,力求形成有自己獨特優勢的新型工業結構,既拿到金山銀山,又保住藍天碧海。去年以來,依托靠海臨港和擁有國家級開發區優勢,風力發電設備、太陽能產品、特種車輛、生物醫藥、數字電視和碳纖維等一大批新興項目落地生根。原有企業和科技創新也熱潮迭起,去年有6個項目列入省級扶持,今年又已篩選出21個項目申請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
今年一季度,淮安市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在蘇北5市中名列首位,因10多億美元富士康一期項目的進駐,淮安開發區引進外資也成倍增長。與此同時,該市加大節能減排力度,明確規定,“重點工業企業污染物排放穩定達標率100%,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證明價執行率100%”。進入二季度,該市專門調集執法力量,采取暗防、突擊檢查等方式,對全市重點工業企業進行了一次全面“過堂”。漣水一化工企業未經環評審批開工建設并投產,淮安某牛奶公司分場、盱眙某化工廠和楚州某造紙廠廢水超標排放,均受到了嚴肅查究及經濟處罰。
鹽城市今年前4月完成規模以上工業投資155.9億元,同比增長38%,而總能耗標準煤、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實現負增長。該市近年堅持“選資機制”,把節能減排作為項目審核的強制性門檻。鹽都區采取“契約式”合作的方式,一方面政府各部門將服務承諾按時保質兌現到位,滿足企業差別化、個性化的服務需求;另一方面投資業主也要按照協議約定和時序要求,確保按期完成項目建設任務,確保達到能耗和污染控制效果。濱海縣由104名專家組成專家庫,對引進項目實行背靠背審核,凡是節耗、環保有隱患的一律拒之門外。去年,全縣有12個項目因此被否決。
宿遷的工業經濟基礎比較薄弱。在積極承接發達地區項目轉移中,該市專門請東南大學對經濟開發區進行規劃設計,目前已初步形成以機械、紡織、電子等為主的南區和以化工、印染等為主的北化工園區。該市禁止在非化工園區內新建任何化工項目,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的造紙、冶金等行業項目建設。目前,投資2.48億元的2×1.2萬千瓦的中節能(宿遷)生物質能發電公司已投入試運行,年消化秸稈20萬噸。泗陽生物質發電廠正在建設之中,年可消耗農林廢棄物約22萬噸。此外,市里近三年共關閉煉焦、小造紙、小化工及火電企業25戶,限期整改企業60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