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全省淘汰鋼鐵落后產能工作會議上傳出信息,為淘汰關停落后鋼鐵產能,我省將“利劍出鞘”:2010年前,淘汰落后煉鐵能力479萬噸、煉鋼能力707.2萬噸,其中今年要淘汰落后煉鐵能力141萬噸、煉鋼能力477萬噸。
400萬噸標煤,節能之利
按照“十一五”規劃的要求,我省單位GDP能耗要降低20%,COD和SO2排放總量分別降低15.1%和18%,這些都是必須完成的約束性指標。而鋼鐵工業是高耗能、高污染產業,是節能減排最具潛力的行業之一。
省發改委有關人士介紹說,我省鋼鐵工業能耗占全社會總能耗的18.4%,SO2排放量和耗水總量均占全社會總量的8%,是耗能、耗水、排污的大戶,而且消耗總量和比重都呈上升趨勢。目前,我省約有落后煉鐵能力300萬噸、落后煉鋼能力500萬噸。這些設備容量小、效率低、污染重,單位能耗通常比大型設備高10-15%,物耗高7-10%,水耗高1倍左右,SO2排放高3倍以上。這部分產能全部淘汰后,每年能節約標煤400萬噸,減排SO21.5萬噸,節約新水1億噸,對實現節能、節水、減排目標將發揮重大作用。
淘汰,為調整開路
我省鋼鐵業部分產品和技術雖然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然而由于歷史原因,鋼鐵工業布局不盡合理,有的位于大中城市,有的地處人口密集地區,還有的交通不便,原材料和產品主要依靠陸路運輸,既對人居環境造成很大影響,也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從產品結構和層次看,低端產品和一般產品比重偏大,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產品還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據悉,全省鋼鐵行業板帶比僅為25%,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6.8個百分點,中厚板、薄板、無縫管、焊接管、冷彎型材、涂層板等高附加值產品僅占鋼材總量的1/4,家電、汽車、船舶用板產量較低,市場急需、附加值高的大型型鋼、特厚板材還不能生產。而淘汰落后產能,則可以進一步優化鋼鐵工業布局,為高附加值產品騰出市場容量,促進鋼鐵行業改善品種、提高質量、增加效益。
政策出臺,扶優汰劣
鋼鐵工業是資金技術密集,規模經濟顯著的產業,只有提升技術裝備水平、提高產業集中度,才能增強國際競爭力。據介紹,目前我省中小鋼鐵企業比重較大,沙鋼、南鋼、梅鋼、興澄、中天等全省排名前五位的企業,生鐵、粗鋼和鋼材生產能力集中度僅為68.2%、70.3%和43.2%。小焦爐、小高爐、小轉爐、小電爐和落后軋機仍占相當大比例,如這次淘汰的高爐平均容量192立方米,轉爐平均容量26噸,電爐平均容量9.6噸,普遍偏小。而把這些落后產能淘汰掉,可以促進企業調整改造,提升技術裝備水平。
據介紹,當前我省淘汰落后鋼鐵產能已具備良好條件。一是鋼鐵產能總體過剩,規模不大、技術不高、產品不優的企業很難應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二是隨著國家出口政策的日益完善、節能減排措施的不斷強化,消耗大、污染重的企業發展空間正日益縮小,面臨生存危機。因此,從長遠看,及早淘汰落后產能,主動尋找新的出路,對企業、行業和地方,都是必然選擇。
為推進鋼鐵工業落后產能的淘汰工作,省政府已決定以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資金和差別電價收入為主,通過新增財力少量配套,建立專項資金,目前主要用于鋼鐵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同時,將支持和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加快購并重組。省發改委介紹說,《江蘇省“十一五”鋼鐵工業結構調整和發展專項規劃》、《江蘇省鋼鐵工業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實施方案》即將出臺。在規劃中,到2010年,通過聯合重組,我省將形成1個2000萬噸級、1個1000萬噸級、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特大型鋼鐵企業集團,1至2個300萬噸級、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特鋼企業;省內排名前五位的鋼鐵企業鋼產量占全省產量的比重達到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