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排,不是時髦的口號,而是切實的目標。來自中央的一切信號都表明,節能減排將成為今后企業發展的重要考核指標。
近日,700多名來自國家有關部委、國內外企事業單位的代表們,在2007中國節能減排與資源綜合利用論壇上熱議節能減排與資源綜合利用在國家政策、企業實際操作中的問題、難點與經驗。
政策高壓
在此次論壇上,有一組數字被與會領導一再提及:我國GDP占世界GDP總額的5.5%,而在能源消耗方面,我國每年消耗24.6億噸標準煤,占世界總耗煤的15%,鋼材每年消耗3.88億噸,占世界的30%,水泥每年消耗12.4億噸,占世界的54%,二氧化硫等排放物位居世界第一。
如何既快又好地發展經濟,如何在能源環境情勢日益緊張的態勢下,保持經濟穩步增漲,這已經成為中央的重點工作。
政府提出“十一五”期間實現降低能源消耗20%和其他減排目標,國家發改委表示能耗指標將成為今后項目審批的強制性門檻。然而,節能減排在中國是個并不好解決的問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馬凱依然用“形勢依然嚴峻”來形容全國節能降耗工作。
顯然,要扭轉態勢,實現年初的減排目標,還需要一系列的政策高壓。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科技部副部長劉燕華、環?偩指本珠L張力軍等在論壇發言中紛紛表示,將于近日出臺一系列有助于節能減排的政策措施。
“9月份,國家發改委將在東北召開全國1000家重點企業節能減排會議。”解振華透露,在這次會議上,發改委將要求各行業和企業,把各自的能源利用效率指標與世界上最先進的水平進行“對標”。
張力軍透露,在現行法律框架下,環保部門對環境違法企業的經濟處罰將按“上限”執行,并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在報經國務院審批后,有關部門將把減排考核作為對各地政府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
一切跡象表明,企業尤其是央企要想在節能減排工作上打馬虎眼,顯然不太現實。
企業動力
說到底,一切減排目標的實現,還需要企業具體施行。然而,對于企業來說,減排的根本動力在哪里?
“國家的政策高壓,表面看企業減排是被動的。然而,對于企業來說,減排的動力不僅僅來源于政治上的風險,還應該考慮企業利潤可持續增漲的動因!眳⒓哟舜握搲募謥喬┯邢薰靖笨偨浝硇斓聫捅硎荆谀壳百Y源緊張、價格不斷上漲的情況下,企業從自身生存發展的角度看,也需要走資源綜合利用的新型發展模式。
據徐德復介紹,粉煤灰作為煤電企業的主要排放物,造成大量土地資源的浪費以及大氣環境的污染。亞泰公司利用粉煤灰的化學成分與粘土相近的特性,在水泥生產中已經逐步替代粘土生產水泥熟料,每年節約粘土資源20多萬噸。此外,在利用鎳廢渣方面,亞泰每年節約60余萬元,同時為鎳業公司每年創造經濟效益120萬元。
節能減排與資源綜合利用,這其實是一道簡單的算術題。問題的關鍵是,在責任與利益之間,企業心里的賬如何盤算。
“有些企業希望快速擴張,因此放棄了在節能降耗方面的投入。畢竟,從技術層面看,目前為節能降耗企業需要付出的技術成本還是比較高的。”論壇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業代表如是說。
這位企業代表其實說中了眾多企業有口難言的節能減排之痛。針對不少企業的這一心態,科技部副部長劉燕華在論壇上表示,“十一五”期間科技部在國家科技計劃中進行了重點安排,大力開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產品附加值的關鍵技術與重大裝備研究,突破礦產資源深加工運用等關鍵技術,著力開發廢棄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利用技術,發展非常規水資源綜合利用與節水技術。
對于企業缺乏環保項目資金問題,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副司長何炳光透露,有關重點節能減排工程所需要的資金,財政部、發改委已印發了節能技術改造財政獎勵資金暫行辦法。
在相關部門積極考慮減少企業節能降耗成本的同時,一些占據優勢資源的大型國有企業,除了利益考慮之外,應該更多的想到企業應當具備的社會責任!蹦称髽I與會代表接受采訪時表示。
采訪中記者發現,對于企業來說,節能減排為企業帶來了需要付出相當成本的轉型之痛,而在責任與利益的選擇上,要兼顧二者的平衡,或許除了高壓政策之外,在技術、資金的扶持上還有更大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