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陳德銘在博鰲論壇上透露,中國下一步將推廣節能燈的使用,并對購買節能燈的機關和單位給予補貼。
隨著資源日漸枯竭,世界各國對此的憂患意識越來越強烈。相應地,它們加大了對節能產品的研究、開發、制造和推廣。在這一過程中,政府的投入、政策優惠起了非常大的引導和促進作用。美國聯邦政府用于節能領域的投資逐年增加,2001年為11.8億美元,2003年上升到13.1億美元。日本也非常注重鼓勵節能產品的研制。2001年,日本資源能源廳的年度財政預算1300億日元,其中,僅用于節能和新能源的投入就占了520億日元。
我國在節能產生方面的投入還不夠,政策引導作用不明顯。過去,我國曾對節能項目和產品實行稅收減免、貸款優惠等激勵政策,但在1994年財稅體制改革以后,相關優惠政策反而減弱,有的甚至被取消。這對我國節能產品的研發和推廣非常不利。
應該認識到,我國單位GDP的能耗不僅高于發達國家,也高于許多發展中國家。有資料顯示,我國1億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12.03萬噸標準煤,大約是日本1億美元GDP所消耗能源的7.20倍、德國的5.62倍、美國的3.52倍、印度的1.18倍、世界平均水平的3.28倍,能源消費總量占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的10%。能耗過高不僅給我國日趨緊張的資源雪上加霜,也容易造成環境污染,使我們將來為環境治理付出更大代價。
我國雖然也出臺了《節能法》,該法也規定禁止新建技術落后、耗能過高、嚴重浪費能源的工業項目,以及對落后的耗能過高的用能產品、設備實行淘汰制度,卻沒有具體的標準,缺少可操作性,導致該法在實踐中常常被懸空。
一方面是法律的力度在實踐中得不到發揮,一方面是政策引導作用太弱,這使得我們的節能產品研發和推廣,至今未能有大的起色。節能產品的推廣具有多方面的好處。它既可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還能提供新的就業機會和新的發展契機。以美國為例,據美國能源部估計,僅克林頓任總統時制定的百萬太陽能屋頂計劃,就為美國創造了70000個就業機會。
面對世界發達國家在節能產品推廣方面的快速發展,我們應該有憂患意識,應大力扶持節能產品,為節能產品的研發、制造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扶持,使這些利國利民的行業盡快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