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推動節能減排,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為主題的“2007年中華環保世紀行”,4月27日舉行啟動儀式。吳邦國委員長在會見該項活動代表和記者的講話中指出:“十一五規劃制定了兩個指標,一個是到2010年單位能耗降低20%,第二個是到201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的總量要降低20%……這兩個指標要抓實,不是嘴巴說說!敝醒肴嗣駨V播電臺傳送的這一講話實況,鄭重嚴肅,斬釘截鐵。對于那些在節能減排問題上短視成疾、浮躁成風的地方和部門,無疑是一帖清醒劑。
去年以來,節能減排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但全國節能減排的目標沒有實現。從今年一季度看,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增長過快,節能減排工作面臨的形勢相當嚴峻。強調節能減排兩個約束性指標“不是嘴巴說說”,不僅在于這是“國家確定,人大通過”的國家規劃,具有法律的效應,更在于節能減排涉及國家核心競爭力,“忽悠”不得。在國際范圍內,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這是一場很嚴酷的拼搏,既是質量之拼,科技含量、知識含量之拼,也是投入產出比率之拼,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
現在有些部門,事關節能減排的實際工作,往往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不久前,國家環?偩滞▓罅82個嚴重違反環評制度的項目,涉及1123億元,都是當地的大項目,被當地政府視作支柱項目,是地方財政的“錢袋子”,不少都得到了地方政府強有力的支持。一些項目雖然受到了環保和其他部門的處罰,卻得不到執行。而項目、企業的“環評”也落入了“不查就不管,一查就補辦,補辦就合格”的窘境。
無疑,長期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使人們對于“又好又快”的經濟發展模式,有一個在實踐中逐步適應和把握的過程。因此,對于節能減排的前期“療效”不顯著,或許不必過憂,關鍵是能否盡早從“嘴巴說說”的狀態中走出來,“動真格、動實招”,及時發現病灶,下功夫調整“配方”和“劑量”。從去年8月國務院發出的《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到這次中央推出的節能減排八大舉措,已經體現了這種調整方向。同時,為了更有效地遏制發展高能耗、高污染產業的地方投資沖動,有關官員政績考核的“指揮棒”,也正在重新設計。相信,這些都不是“嘴巴說說”。
“不是嘴巴說說”,關鍵就是要做到求真務實,認識要深,措施要實。對于各級政府官員來說,歸根到底是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開展工作。胡錦濤同志提出要增強“憂患意識”“公仆意識”“節儉意識”。“節能減排”意識與“三種意識”是一脈相通的。在這個意義上,節能減排是全黨全民的大事,應該廣為宣傳,家喻戶曉,并真正化為行動。對于合乎科學發展觀要求的事情,我們應盡力去做,對于不合乎科學發展觀要求的事情,我們必須堅決去改。在節能減排這個問題上,沒有什么“商量”的余地。
“保護環境是光榮的,是為子孫后代負責,是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