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權威測算,中國的第三產業比重提高一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降低一個百分點,那么GDP單位能耗就相應降低一個百分點;如果高技術產業比重提高一個百分點,高耗能行業比重下降一個百分點,則GDP單位能耗相應降低1.3個百分點。
如果說,節能降耗是“十一五”期間江蘇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出“大戲”,那么,結構節能則是這出“大戲”的華彩樂章。
釋放低耗能產業的“乘數效應”
置身“融入上海、面向世界、服務江蘇”的昆山花橋國際商務城,中國國際采購中心、中宇國際、寶灣國際物流園等一批風格迥異的商務大樓正拔地而起……2005年以來,花橋經濟開發區及周邊地區集聚了20多個較具規模的服務業項目,開工面積230萬平方米。以花橋國際商務城為龍頭,昆山全面推進10個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去年區內服務業增加值超80億元,占全市總量的30%。今年一季度,全市服務業完成增加值高出GDP10個百分點。
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對江蘇的節能降耗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江蘇節能降耗的根本出路在于“調輕調高”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減輕經濟發展對能源消費的過度依賴。2005年以來,全省服務業發展態勢良好,去年共實現服務業增加值7894億元,增長15.4%,高于GDP0.5個百分點,總量居全國第二,增速居全國第一。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36.6%,提高了0.8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去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突破1萬億元,增長30.8%,提前4年實現“雙倍增”目標。
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做“減法”
工業是江蘇的耗能主體,工業能耗占全社會總能耗的81.4%,其中冶金、化工、建材、電力、紡織五大行業能耗占工業總能耗的68.4%。這些高耗能產業中,落后生產能力依然存在。全省約有落后煉鐵能力300萬噸、落后煉鋼能力500萬噸。如果將這部分產能全部淘汰,每年可節約標煤400萬噸,減排二氧化硫1.5萬噸,節約新水1億噸。
沒有先進制造業的發展,江蘇節能降耗的目標很難實現。為此,我省編制出臺《江蘇省工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確立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的行動綱領,明確2009年底前列入目錄的用能設備全部淘汰到位。在此基礎上,力促耗能大戶節能降耗。去年,全省安排省級專項資金1.4億元,在五大高耗能行業組織實施240多項節能技術改造,節約能源300多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硫4.2萬噸。
目前,全省落后生產力“淘汰時間表”正有序推進:已關閉“小化工”企業472家。3年內,關閉總數將達到2843家,占全省規模以下化工企業的38.3%;
去年,更新16000多臺淘汰類電動機和拖動設備。燃煤機組發電量比重由2005年的97.2%降到2006年的94%;
高耗能企業節能降耗積極性被激活,首批加入歐盟“自愿減排”協議的南鋼集團關閉薄板廠4臺熱疊軋薄板軋機,年產能12萬噸。全省鋼材產量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9.4個百分點。
向能源自身要結構優化空間我省能源以煤為主,80%以上煤炭要從省外采購,環境等壓力越來越大,調整電源結構刻不容緩。
煤電既是我省能源的主體,又是耗能大戶。為降低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比例,減輕經濟發展對環境污染和資源占用的壓力,我省多管齊下,能源結構逐步優化。一個可喜的變化是,全省燃煤機組發電比重已由2005年的97.2%降至去年的94%。
核電、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型能源、可再生能源魅力初顯。
去年,連云港田灣核電1號機組完成了全部分功率調試試驗項目,今年1月9日首次達到100%功率,進入滿功率調試階段。后續核電建設項目也在積極籌備中。
“全國光伏看江蘇”,我省的光伏產業初步形成相對完整的產業鏈,呈現上游企業有所發展、中游企業迅速壯大、下游企業不斷涌現的全新格局。全省光伏產業總產量與產能均居全國首位。繼無錫尚德后,南通林洋、常州天合、蘇州阿斯特等企業相繼在美國成功上市。
風電方面,全省首臺并網發電的風電機組如東風電二期第一臺風力發電機組已于去年10月23日并網發電。如東風電一、二期工程今年可全部建成投產。全省已建和開展前期工作的風電項目125萬千瓦。此外,超過500萬千瓦風力發電項目正在規劃或開展前期工作。生物質發電能力15萬千瓦。按照規劃,到2010年,全省生物質能發電裝機要達到30萬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