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0日,國家環?偩挚萍紭藴仕靖彼鹃L胥樹凡以“節能減排與環境污染治理設施監督管理”為題,在“重點行業COD減排實用技術研討會”上做了精彩發言。中國水網會后對胥司長發言做了整理,發言主要內容如下。
環境形勢
近幾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必然帶來環境污染負荷的增加。當前環境質量日趨惡化,生態系統日益脆弱,環境健康問題突出;資源有限,消耗量大;技術落后,利用率低;粗放型的生產方式,管理落后……這些都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問題。在嚴峻的環境形勢下,“十一五”節能減排的目標,既是環境保護的需要,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政治的需要。當前,中央政府非常重視,正舉全局之力,保證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其中,溫總理親自掛帥,發改委、環保局為先鋒,有關部門為策應,企業為基礎,科技為保障,再加上媒體造勢,全民動員,“節能減排”的大形勢已經明了。
重大措施
要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并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應該具體采取一些措施。當前,政府采取的一些主要措施主要包括:三個歷史性轉變,三大體系建設,三大重點工作,三大手段和領導責任追究制。
針對我國目前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失衡的狀況,去年全國第六次環保大會上提出了實現全國三個歷史性轉變: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同步;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并重;行政、法律、技術、經濟辦法并用。通過這三個轉變,可以為各地政府在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中確立一個正確的位置。
三大體系的建設是指監測體系、統計系統,考核方法的建立。
三大重點工作中,對中國環境保護的戰略研究可以總結過去發展的經驗,從宏觀上把握清楚今后的發展戰略;污染源調查作為一項基礎的工作有利于我們了解清楚現狀,目前,國家專門成立的污染調查辦公室正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原本計劃3年的調查時間也已縮短為2年半;同時,國家投入大量的財力進行水專項課題的研究,以解決水污染方面的問題。
三大手段指經濟、法律、行政、技術手段并用。經濟手段上一方面增加投入,國家“十一五”期間對環境的投入比“十五”期間要翻番,達到1.4萬億;另一方面要加大處罰力度,進行生態補償和稅收政策。法律手段上,加強立法與執法。行政手段在法律上還沒依據,但行之有效,如一票否決與區域限批。
技術手段則主要體現在社會各單位和政府共同來實施,對技術進行開發、評價、推廣和示范。
國務院印發的《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中明確規定了領導責任追究制: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節能減排負總責,政府主要領導是第一責任人。只有在責任明確的基礎上,節能減排的目標才能最終得以實現。
注意的問題
在實現節能減排的過程中同時應該注意一些問題,具體為:措施要具體;目標要明確;責任要明確;監督要有效;政策要到位。
措施要具體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國過去將很多事情都變成一句口號,將原則問題模糊化,具體什么時候實施、程序如何都不清楚,任何一個問題如果變成一個具體的過程都會實現不了。而西方在建立法律程序時則非常注重程序化,程序是保證目標實施的一個重要過程。節能減排也如此,這不是一句口號,措施必須要具體。
目標要明確,關于
“十一五”期間污染源排放總量削減10%的概念需要特別釋清。其指“十一五”期間的污染源排放總量應控制在2005年排放總量的90%,這其中,除了削減2005年排放總量的10%外,還需要削減掉“十一五”期間每年的增量。
責任要明確,指政府、企業、包括環保部門各自的責任都必須明確,否則,“節能減排”的目標落不到實處。
如今眾多的偷排亂排現象顯示了目前的監督并沒有效果,今后環保部門一定要真正做到監督有效,讓企業排放真正做到達標。
同時,政策一定要到位。該限制的限制;該扶持的扶持;該優惠的優惠。有了這些保障的條件,節能減排的目標不難實現。
設施運營監督
環保設施運營監督對實現“節能減排”至關重要。我國過去的環境管理,在環保設施建設上有“三同時”、環評、竣工驗收等環節,但對環保設施運營后怎么監督讓其真正達標排放并未行之有效,這就造成了很多企業的偷排或不穩定達標。其危害非常大,大量的環境投資沒有真正發揮效應,造成了極大的浪費而且對環境的污染也極其嚴重。因此,設施運營監督與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密切相關。設施運營質量是節能減排目標實現的重要條件之一。
環境監督應該是一個全過程的監督,但是現在環保設施建設上有很多的監督手段,而對設施運營缺乏有效的監督。因此,設施運營監督管理是強化環境執法的重要內容。只有建設和運營監督結合起來,監督才會是全方位和有效的。
現在起草的環境監督管理辦法在管理上從設施、業主、運營公司、環保部門四方面切入。在設置環境監督管理辦法時,保證運營的相關各方都應納入條例中。環保設施運行首先對設施有要求,目前正在建立驗收技術規范。對業主,應該明確其在設施方面的責任。環保設施的運營正逐漸走向第三方運營,這也是環保服務業的一個重要內容。第三方運營公司充當什么角色和承擔什么義務與責任也應該明確。同時,環保部門的監督內容、監督方式,不監督承擔的責任也應規定清楚。
對設施本身的要求,要求一方面環保部門進行竣工驗收,同時也要求運營公司提出驗收的條件并組織驗收,如果不負責任簽定設施運營合同后,今后出現不達標排放則由運營公司承擔責任,這樣將責任強加到行使權利的運營公司上,避免了權利和責任的分離;
業主負責所有的設施建設和運行費用、申報監測數據,業主可以選擇自己運行或委托給第三方。
運營公司必須得到資質許可證書和培訓合格證書,取得培訓合格證書后才能運行設施。同時,運營公司對運營的設施管理需要建立制度,并報給環保部門備案,環保部門對其監督。運營公司還需要將運行情況的數據傳輸給環保部門,保證是設施是連續同步的運行。
環保部門負責制定規則并監督其實施,對違反制度的運營企業進行處罰,向社會公布運營情況。同時環保部門還應該為運營設施單位提供服務,在監督中服務,在服務中更有效的監督。
關于COD減排
總體的戰略思路上,COD減排應該突出重點行業,特別重視造紙、染紡、食品、城鎮污水等重點行業的減排,同時兼顧其他,;技術上綜合考慮清潔生產技術、再生利用技術和無害化技術;管理上,應該把握環境總量和嚴格執法兩方面:環境總量上進行總量控制,容量環評,以新代老,逐步削減。嚴格執法以保障設施有效運行,真正達標排放;同時還需要嚴格考核、責任清楚、獎罰分明。
總而言之,節能減排技術作為節能減排目標實現的基礎,而政策、目標、效益、市場則是技術發展的導向,“技術+服務+資本”會是今后主要的發展模式。
編后語:在胥樹凡副司長的講話中,不難看出國家環?偩址浅V匾暿晃迤陂g提出的“節能減排”目標,正出臺相關政策措施,積極推進“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其中,環保設施的運營監管被提到了一個很重要的位置,專業化運營的服務模式正發展成為今后的一個趨勢。中國水網也即將在不久后舉辦的第18次戰略沙龍中針對“專業化運營服務的模式與責任體系”進行討論,敬請留意后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