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國務院關于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正式發布。通知指出,“十一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的約束性指標。
《方案》指出,中國將抓緊制定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和環保產品目錄及相應稅收優惠政策。實行節能環保項目減免企業所得稅及節能環保專用設備投資抵免企業所得稅政策。對節能減排設備投資給予增值稅進項稅抵扣。完善對廢舊物資、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增值稅優惠政策;對企業綜合利用資源,生產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規定的產品取得的收入,在計征企業所得稅時實行減計收入的政策。實施鼓勵節能環保型車船、節能省地環保型建筑和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的稅收優惠政策。適時出臺燃油稅。研究開征環境稅。實行鼓勵先進節能環保技術設備進口的稅收優惠政策。
《方案》明確提出,要建立和完善節能減排指標體系、監測體系和考核體系。對全部耗能單位和污染源進行調查摸底。建立健全涵蓋全社會的能源生產、流通、消費、區域間流入流出及利用效率的統計指標體系和調查體系,實施全國和地區單位GDP能耗指標季度核算制度。
6月12日,國家發改委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司副司長翟青出席全國工商聯環境服務業商會的成立大會,并在大會上發言,強調了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同時也談到了《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
翟青說,節能減排是我們現在面臨的重要問題。自中央政府確定“十一五”節能減排的目標之后,根據年度計劃的要求來看,2006年的指標任務是沒有很好地完成。這一年不僅沒有還老帳,還欠了一筆新帳,在二氧化硫和COD削減方面又欠了帳。而按照“十一五”的規劃,新帳不能欠,即5年不能增加排放,老帳要還10%,2006年沒有完成任務。那么,5年的任務變成4年來完成,再看2007年第一季度的發展趨勢,也令人擔憂。今年1-3月份,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如建材、化工等幾個雙高行業的發展速度遠遠地超過了工業發展速度,達到20.6%,這個趨勢如果不能扭轉、不能控制,“十一五”的任務完成起來是很有困難的。對于這個問題,中央政府高度重視,5月份下達了國務院15號文件《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文件里有45條內容,規定了10個方面:從結構調整、技術進步、加強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要求。
方案其中一條內容,就是要加快服務業的發展,包括節能、包括加快服務業的發展。為什么有一條要專講服務業呢?翟青說,最少有兩個方面的意義:第一,實現節能減排的任務需要節能減排服務業的支持,需要服務業企業提供一些技術方面、管理方面、政策研究方面的幫助。第二,加快環境服務業的發展,調整經濟結構,這也是實現節能減排任務的一個很重要的途徑。環境服務業在第三產業里加快發展,其在GDP里所占的百分點增加,相應地,第二產業所占比重就會減掉一個百分點,那么GDP能耗就能消減一個點。翟青說,在這種情況下,第三產業上去,第二產業下來,一上一下
,GDP能耗減一個點,這一個點就不得了,而且也確實是可以實現的目標。
翟青說,環保產業重點涉及到的幾個領域: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煙氣脫硫,還有一個工業領域污染的防治。污水處理要達到國務院確定的目標,即到2010年,設市城市的污水處理率要達到70%,這也就是說,5年之間,新增污水處理能力要在每日4500-5500萬噸,這是一個概念。還有一個概念是我們的管網配套還不行,要新增15-20萬公里。管網老的要改造,新的要配套。5000萬噸的能力,15萬公里的管網,能夠形成多大的產值?這個大家也知道。另外一個是垃圾的問題,“十一五”期間,一天要新增近30萬噸的處理能力,按現在每萬噸需要投資20萬來算,要投資600個億。
翟青同時還談到煙氣脫硫產業的發展前景,“十一五”期間也要有600億出來。因此,翟青認為,環境服務產業一定會有很大的發展余地,一定會在GDP里占到相當的比重,形成一個朝陽、支柱性的產業。但是,他同時表示,環境產業這些年的發展確實不盡如人意,方方面面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說很多污水處理廠不能正常運行,原因一是管網不配套或者是“大馬拉小車”,每日收水水量不到2萬噸,搞了個5萬噸的處理能力;還有一個是設備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都是不應該的,這跟節能減排和產業的需求跟不上。他說,除了政府方面相關部門的責任,也和環境服務業商會的諸位有很大的關系,需要企業為政府部門出謀劃策,大家一起來研究解決這個問題,在政策、技術、標準等方面溝通、交流。現在,環境服務業商會的成立,能夠把大家組織起來,對節能減排的工作會有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