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是一個資源能源消耗大市,曾一度戴上了全國空氣污染嚴重城市的“黑帽子”,且一戴就是兩年。這頂“黑帽子”,讓邢臺人臉上無光,對城市的發展更是一個巨大的障礙。
2007年,短短一年時間,邢臺的環境治理就見到了明顯的成效,空氣質量良好以上天數達到317天,比上年增加36天;其中優等天數49天,比上年增加42天,空氣質量排名躍居全省第三。
重拳治污
邢臺是典型的資源型工業城市,支撐經濟的煤、電、建材、化工業都是耗能和排污大戶。2004年,在全省11個設區市環境定量考核中,邢臺市空氣污染綜合指數排在倒數第一。2005年、2006年連續兩年列入“全國污染最嚴重城市”。
面對嚴峻的形勢,邢臺的決策者形成共識:絕不以破壞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發展,要不惜代價治理污染,摘掉這頂“黑帽子”。
重點工業企業,在為全市經濟發展作出貢獻的同時,也帶來了嚴重污染。據統計,在邢臺市,重點工業企業燃煤所排放的二氧化硫占市區空氣中二氧化硫總量的80%。欲從“污染圍城”中突圍,解決重點工業企業造成的大氣污染是當務之急。
2007年9月6日,隨著一聲令下,該市的排污大戶興泰發電廠3座高聳的冷卻塔在煙塵中轟然倒地,4臺裝機容量114MW小火電機組退出了歷史舞臺。關停小火電機組,興泰發電廠打響全省“關停小火電”第一槍。
在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興泰發電廠投資6000萬元安裝改造電除塵器,提高除塵效率,減少煙塵排放3000噸。該公司兩個投資1.1億元的8#、9#機組脫硫工程先后投入運行,年可削減二氧化硫排放7500噸。
與此同時,邢鋼投資3700萬元對燒結機頭進行脫硫改造,年減排二氧化硫1200噸;中鋼冶金投資702萬元對鍛造爐、加熱爐由燃煤全部改為煤氣,投資520萬元對30噸電爐除塵設施進行改造。
市區內大小林立的燃煤鍋爐和小石灰等“四小企業”將藍天“染”成了灰色。為此,該市治大不漏小,嚴格治理小污染源,拆除市區集中供熱區域內113臺燃煤取暖鍋爐;關停、取締656家市區及周邊“四小”重污染企業,治理改造948家;87家餐飲、洗浴單位改用清潔能源;500輛公交車、出租車改用天然氣;嚴格控制高污染燃料進入市區,嚴禁使用含硫超過1%的劣質煤。
2007年,該市空氣質量出現“拐點”,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氮濃度均低于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三級標準,其中,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分別達到一級、二級標準,衡量環境空氣污染程度的綜合污染指數為2.34,同比下降了35.4%。
打造太陽能城
為尋求治理污染的長效機制,邢臺市主動出擊,積極尋求清潔能源,制定了打造太陽能城的規劃,出臺了節能減排的“陽光計劃”。
2007年,邢臺市政府下發1號文件《關于打造太陽能建筑城的意見》,要求全市新建、擴建和改建的低層、多層住宅及賓館酒店,推廣應用太陽能熱水系統與建筑一體化技術。
“陽光計劃”雖然被許多人看好,但一開始房地產開發商對實施這一新舉措并不積極!耙慌_熱水器就是1000多元,一座樓下來得多大的投資!”開發商對于增加成本的擔憂使太陽能熱水器的推廣遭遇“中梗阻”。
邢臺市委、市政府為推動這項工作,拿出了硬措施:凡是實施太陽能一體化的建筑,給予減免50%城市配套費的政策優惠。同時,對建設、設計、施工、工程監理單位違反建筑與太陽能一體化規范的,依據有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罰。明確的政策導向,使開發商的態度由消極轉為積極,截至目前,全市推廣太陽能熱水器建筑面積已達到560多萬平方米,新建住宅小區約80%的住戶安裝上了太陽能熱水器。
繼而,市委、市政府又開始著手推進現有建筑的改造。對2005年7月1日后審批且預留管道的多層建筑,統一實施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僅此一項市財政就給7500戶安裝太陽能熱水器的市民補貼370萬元。
“邢臺是產煤大市,可現在我們在城市的屋頂上發現了一座永不枯竭的‘新煤田’!毙吓_市建設局副局長尹孟謙說,1平方米集熱面積的太陽能熱水器,一年能節約標煤250公斤,可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塵等排放物170公斤。到“十一五”末,全市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應用面積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將達到60%以上,成為國內太陽能普及率最高的城市之一,每年可節約標準煤6萬噸,減少二氧化硫、粉塵等排放物4萬噸。
啟動節能減排系列工程
2007年邢臺一舉摘下環保落后“帽子”,市區空氣質量明顯改善。但該市環保形勢依然嚴峻,個別企業和地區污染指數仍居高不下,完成削減目標任務艱巨。市委、市政府在解放思想大討論中,進一步堅定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徹底治理污染的決心。
除列入省政府節能減排“雙三十”的3個縣市和4家企業外,該市又遴選出30個重點工業集中區和30家企業,制定嚴格減排目標,相關領導列入考核名單;整合造紙園區、電鍍園區、皮毛工業園區,年內實現污染物統一治理;邢東小板材加工區、沙河市玻璃工業區、柏鄉造紙區將實施“拆鍋爐、拔煙囪”專項整治行動,推廣集中供熱和清潔能源。
加快各地污水處理廠建設,力爭清河、寧晉、南宮污水處理廠今年上半年投入運行,邢臺市污水處理廠二期續建、七里河污水處理廠以及九家縣級污水處理廠今年年底前建成投運。屆時,全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高于70%。
今年該市還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淘汰立窯水泥生產能力的60%,拆除機立窯44座,削減水泥生產能力151萬噸,減排二氧化硫966.4噸,興泰發電關閉4#、7#兩座22萬千瓦發電機組,年削減二氧化硫約1.6萬噸。
在大氣治理方面,該市將在所有鋼鐵企業推廣燒結機脫硫除塵改造;將拆除廢棄煙囪382根,重點企業煙氣排放設施全部安裝在線自動監控裝置;對不能穩定達標的201家煙氣排放單位下達限期治理計劃,所有城鎮建成區要確保燃煤排氣設施不冒黑煙。市區再拆100臺燃煤鍋爐,對50家餐飲單位實施清潔能源改造,對1000輛出租車完成“油改氣”,鞏固關停、取締重污染“四小”企業成果,嚴防反彈。實現市區二級及好于二級天數達到320天以上目標,空氣綜合污染指數下降10%左右。
同時,該市實行“區域限批”政策,對所有新、改擴建項目進行節能和環境影響評價、審查。未節能評估和環評的項目,沒有污染物總量削減方案的項目,一律不予審批,對未完成主要污染物削減指標、未按要求建成城鎮污水處理廠、環境污染嚴重、環境違法行為突出的區域一律實行“區域限批”。
該市還開展了嚴查違法排污企業專項行動,對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電鍍、化工、造紙等企業,停產治理或關閉。在子牙河流域實施跨縣(市)界斷面水質與財政掛鉤的“生態補償機制”,將考核結果與財政掛鉤。對出縣(市)口COD濃度高于入口的,將由市財政部門從有關縣(市)財政中直接劃撥季度扣繳資金,并列入市重點流域水污染補償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