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歲尾,好消息不斷傳來1—11月份,全市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達到315天,其中一級天數65天,比去年同期增加12天。
1—11月份,全市財政總收入完成87.2億元,占全年任務的105.6%,同比增長40.9%。
兩組數字,讓人感到振奮和欣慰:廊坊的發展不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而是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同步進行的。
近年來,我市把節能減排作為剛性指標列入各級政府的目標責任,確定并實施了“調結構騰籠換鳥、上工程削減排放、嚴監管扶優汰劣”三大措施,目前100項減排工程已全面展開。今年上半年,全市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為1.77噸標準煤,同比下降4.51%。截至11月底,全市化學需氧量已完成削減4543.36噸;二氧化硫已完成削減8258噸。
市環保部門負責人介紹,市政府成立了節能減排小組,把這項工作納入各級領導干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考核內容,明確了32項重點減排工程,制定了《廊坊市“十一五”期間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實施方案》,從抓好清潔生產、搞好節能審計、淘汰落后產能等方面入手,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增長方式轉變。今后一個時期環保部門將重點實施“1225”工程,即實施100項重點減排工程,監控200家重點企業,強化20個鄉鎮、工業園區的環境監管,關停取締500家污染企業。
立足當前,還需著眼長遠。我市在2006年5月啟動了生態市建設,今年8月,《廊坊市生態市建設規劃》通過省級專家論證和市政府常務會審議,該規劃的總體目標是到2015年達到國家生態市驗收標準,力爭建成全省第一個生態市,F在正圍繞建設生態市實施“一市兩城一帶”(生態市,三河、霸州省級環保模范城,環京津優美小城鎮帶)創建活動,并取得了階段成果。到目前,我市燕郊鎮已建成國家級環境優美鎮,香河縣淑陽鎮、霸州市霸州鎮、文安縣城關鎮、大城縣平舒鎮通過省級環境優美鎮驗收,三河、霸州、香河、永清生態縣(市)規劃通過專家論證,廊坊開發區生態工業園規劃已報省待論證。文安縣通過了國家生態示范區驗收。屆時,優美的生態環境將會吸引更多的項目落戶我市,促進我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