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報告肯定了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的最新發展和新的里程碑,對科學發展觀的內涵作了透徹的詮釋”,在27日的小組討論中,與金日光常委一樣,多位常委都談了自己對科學發展的理解和認識。他們普遍認為,十七大報告特別強調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這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與發展,是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
“增長方式”變“發展方式”體現觀念轉變
“貫徹科學發展觀不應僅僅是一個口號,要觸動思想深處,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在討論中,常委們的關注焦點也從增長方式變為發展方式。
“十七大報告仍然強調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但關注的重點發生了變化,把社會和民生問題放到更突出的位置,工作重點也在變化,這是及時和必要的”,陳清泰常委結合實際談了自己的感受。
“實現這次提出的轉變發展方式是艱巨的任務”,陳清泰常委舉例說,比如投資,2001年投資占GDP的36.4%,2006年到了48.5%;增加1%的GDP由大約需要1至2億元上升到5至7億元,投資效率在降低;服務業比重徘徊不前,現在只占35%。提高最終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但這些年不是上升而是下降。
“我國最好的發展速度是8%左右,但現在各地發展速度都較高,這到底是好事,還是潛伏著什么問題?”“我們現在的速度是十幾年來最高的,有些省市領導還帶隊去經濟發展速度快的地方考察,這是好的現象還是問題?”吳正德常委在發言中不斷提出反問。他說,現在經濟發展代價太大,發展方式非轉變不可了。他希望地方政府轉變發展方式,盡快把發展速度降到中央指導的速度上來。
常委們認為,實現發展方式轉變必須要依靠深化改革,深化宏觀調控,轉變政府職能。
“以人為本”加“以弱為眾”凸顯民本思想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報告中提出“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論述,讓中國這個人口大國的民眾看到了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光明前景。
“人本加起來就是體,就是要關心個體。人是抽象的,人本就具體了。”張發強常委說,十七大報告凸顯對民生的關注,讓老百姓對十七大報告的滿意程度達到歷史最好,國內外媒體報道也非常正面。
列席會議的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王建倫委員談起中央對民生問題的關注時感同身受。她說,十七大報告在起草過程中曾集思廣益,充分吸收了各方意見。比如,當前勞動力在城市之間和城鄉之間的頻繁流動對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她提出了“提高統籌層次”的建議。“提高社會保險統籌層次是一項很困難但很重要的工作,它關系著一億九千萬甚至更多參保人員的切身利益。”
像王建倫委員這樣為民生問題鼓呼的常委、委員不在少數。他們利用多種渠道提出的事關民生的部分意見建議在十七大報告中都有所體現。在小組討論中,金基鵬常委就建議,十七大報告提出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希望國家對這些部署定期進行檢查,推動貫徹落實。
列席會議的濟南市政協主席徐華東委員認為,各級政府當前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為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奠定物質基礎,同時要抓好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建設,突出“為民”思想。
“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展現執政理念
“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必須正確處理好速度、質量和效益的關系,就是實行科學發展,要好中求快,確保質量,以少的資源消耗、小的環境代價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張寶明常委就十七大報告中提到的關于必須全面協調發展、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表述談了自己的體會。
“報告創新性地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這非常重要”,鄭楚光常委說,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就是要解決發展的代價問題。他說,當前經濟發展代價太大,污染也很嚴重,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資源環境問題日漸突出。于是,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備受關注,成為實現社會全面進步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小組討論中,多位常委、委員提出,堅決將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落到實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落到實處。
張寶明常委建議,要堅持“節約優先、立足國內、煤為基礎、油氣和新能源多元發展”的能源戰略。要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加強國內外兩個資源、兩個市場的開發與合作,構建穩定經濟、潔凈安全的能源體系和管理機構,要統籌規劃、合理利用、有序開發,加強對能源資源的管理和監督。
科學發展觀的方向已定,貫徹落實是當務之急。就此,王光謙常委提出,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要避免“口號化”傾向,要用實踐加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落實不是簡單問題,落實起來并不容易”,謝麗娟常委建議,要撇開個人利益,把科學發展觀和本人思想實際、本部門工作實際聯系起來,分析以往工作中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方面,加以糾正。不聯系實際的學習是膚淺的,甚至是空洞的。因此,學習十七大精神要有正確的立場,真正把科學發展觀融入到各項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