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上午,市政府在中心廣場隆重舉行城市公共交通周及無車日活動啟動儀式。市長張秀隆在儀式上宣布活動啟動。桂林于當日與全國其他
107個
5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一起,同時啟動首屆中國城市公共交通周及無車日活動。桂林的活動以“綠色交通·和諧桂林”為主題。
市領導黃闡、劉明昱、袁緒祥,建設部、自治區建設廳有關領導、桂林五城區政府及該活動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的主要領導,以及來自全市機關、企業、學校等各界代表約
1000人出席了啟動儀式。
啟動儀式由副市長、活動領導小組組長劉明昱主持。
由建設部統一部署的首屆中國城市公共交通周及無車日活動,確定今年活動的主題是“綠色交通與健康”,目的是通過輿論宣傳和公眾參與,宣傳公交優先理念,引導社會公眾選擇公共交通、騎自行車、步行等綠色交通出行方式,減少對小汽車的使用和依賴,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凈化城市環境。
我市城市公共交通周及無車日活動由市人民政府主辦,市市政公用事業管理局具體承辦。為確保我市公共交通周及無車日活動取得良好效果,我市以“綠色交通·和諧桂林”為主題,自今年
6月份以來,先后推出公交優先
6大舉措,即增加車輛、提高檔次;新建車場、鞏固基礎;科學調整、完善線網;整治環境、確保安全;市區城鄉、公交一體;創新管理、優化服務。在緩解城市交通擁堵上想辦法、在凈化城市交通環境上動腦筋、在提高公交服務質量上下功夫,城市既有公共交通軟硬件設施,服務及環境又得到了明顯改善。
市長張秀隆在啟動儀式上講話。他指出,城市公共交通作為城市的重要基礎設施,與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是城市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的重要基礎。我市參與舉辦首屆中國城市公共交通周及無車日活動,是貫徹溫家寶總理“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是符合我國國情的城市發展和交通發展的正確戰略思想”重要批示精神的有效舉措,是落實自治區黨委書記劉奇葆“疏解老城、優化布局”重要指示的實際步驟,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客觀需要。
張秀隆指出,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科學編制城市公共交通發展規劃,及時出臺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政策措施,集中財力推進城市道路大規模改造,積極實施百條小街小巷改造工程,不斷完善公交運營網絡。到目前為止,市區擁有
54條公交線路、
706臺公交車。公交車年營運里程
3700萬公里,年客運總量近
2億人次。這些都為我們這座城市的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提供了可靠的保證。然而,伴隨著小汽車擁有量的快速增長,桂林市也和其他城市一樣,市區道路交通擁堵現象日趨嚴重。有限的城市道路被越來越多的小汽車所占用。由于交通擁堵,公交車的平均車速逐年下降,目前每小時平均不到
10公里,已經低于自行車每小時平均
12公里的水平,公交出行的分擔率不足
20%。
張秀隆市長代表市政府向全體市民鄭重承諾,在首屆中國城市公共交通周及無車日活動期間,市政府將新開辟
4條公交線路,投放
63臺新公交車輛,啟用
1個新的公交車場,調整優化
3條公交線路,增加
2個公交
IC卡辦卡服務網點。今后,市政府會根據實際情況,每年都要積極解決
1~
2個公共交通方面的問題,促進我市城市公共交通的優先發展。他號召全體市民,每一個單位、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公民要從現在做起,從選擇出行方式做起,為加快可持續城市交通系統的建設與發展,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而共同奮斗。
市民代表謝彬在啟動儀式上發言。她表示,作為一名在國際國內有著重要影響的旅游城市的居民,理應成為響應政府號召、樹立綠色交通理念、落實節能減排方針、保護環境和家園的排頭兵,桂林市民有責任作為綠色交通的擁護者,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的實踐者。
啟動儀式后,我市企事業單位、學校和城市居民代表踴躍在印有“綠色交通,從我做起”的巨型橫幅上簽名,表達了以實際行動堅決支持政府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各項決策、共同參與建設現代化的山水宜居城市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