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錦輝在學習時報撰文介紹了瑞典在環保方面的特點:
第一,環保目標明確,管理體制完善。
政府提出要正確處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不能用犧牲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為此,他們提出了16項環境質量目標,要求在2020年~2025年實現這些目標。為合理評價這些目標,他們提出了綜合指標測量法。瑞典以前采用綠色GD
P核算,但在實踐中,他們發現綠色GDP很難精確計量環境損失,因此他們改用綜合指標測量法。其基本思路是設立不同指標度量經濟發展和環境損失,然后給指標賦以不同權重,得出總指數,用該指數判定福利水平。
為實現目標,政府已形成了一套既分工明確又相互配合的管理體制。議會負責環保法律的制定,環保部負責實施,其他部門參與環保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他們在環保部設立了環保協調辦公室,負責加強各部門在環保事務的協調。
第二,政府采用法律、經濟、教育等多種手段引導企業注重環保。
在法律方面,瑞典已經制定了一整套環保法規。由于環境方面的法律糾紛涉及較多技術性問題,他們成立了特別的環保法庭。該法庭由司法人員和專門的技術人員共同負責案件審理。
在經濟方面,政府通過征收排污費、排污權交易、押金制度等手段引導企業做好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在引導企業注重環保問題上,瑞典有兩個突出的特點:
一是提出了全程產品策略。該策略突破了傳統的末端治理思路,從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銷售直至消費的全部階段都考慮環保問題。政府通過綠色采購、授予采用該策略的企業環保標志等措施鼓勵企業采用該策略。
二是政府和企業共同出資治理社區環境。由于環保投資大,企業有時無力承擔,就需要政府和企業共同出資。Hammarby社區是這種做法的代表。該社區以前是斯德哥爾摩堆放垃圾的場所,后政府決定將該地區做成環保的樣板社區。由中央政府出資,將近50萬噸的垃圾運到瑞典中部的垃圾處理場進行處理,然后由斯德哥爾摩市政府負責該地區橋梁等基礎設施建設,并由市政府將該地區分成若干地塊對房地產企業招標,中標企業與市水務公司聯手,共同建造環保型社區。社區在建筑材料上大量采用環保材料;大量采用風能、太陽能發電;生活垃圾由社區垃圾處理場集中處理,處理后的生活垃圾一部分變成沼氣,供給該地區居民做飯,另一部分變成有機肥。
第三,企業推出大量環保產品,環保產業成為經濟新增長點。
環保重點是將環境污染的外部成本內部化為企業的經濟成本,因此,企業是環保的重要主體。目前,瑞典企業界逐漸把環保看作是企業成長的機遇,推出大量環保產品。農民紛紛種植綠色農產品,雖然其價格比國外農產品貴,但很受市場歡迎。除了大企業外,很多中小企業從事環保產品生產和環保技術研究。瑞典目前正逐步推廣沼氣汽車。沼氣來自于垃圾廠處理的垃圾。政府規定,所有生產的汽車要既可用汽油、也可用沼氣作燃料。
此外,瑞典社會各界高度重視環保。政府在抓環保時,還注意從學校入手,從小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而且,政府很早就意識到國際合作的重要性。1972年,斯德哥爾摩承辦了聯合國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近年來,這種國際合作越來越頻繁。
(聞輯)
瑞典污染曾嚴重
作為一個國土面積只有45萬平方公里的北歐國家,瑞典在環保方面取得的成績是世界矚目的。而在20世紀50年代,瑞典的環境污染問題還是很嚴重的。上個世紀60年代,政府將環保作為其重要事務,采取一系列手段治理環境,經過近幾十年治理,目前瑞典空氣清新,環境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