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溫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環境保護和建設生態文明的內容占了很大部分。有細心人計算了一下,報告1/12的內容,以及部署2008年任務的1/6篇幅,都說的是同一個話題——節能減排。2008年政府工作報告貫穿了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鮮明主題,體現了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強調發展首先要注重質量,發展速度要以發展質量為前提。通覽政府工作報告,可以明顯感受到節能降耗、環境保護在優化經濟增長中的導向性日益明顯,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一時間,“節能減排”成為全國以及各地方兩會共同關注的熱點。節能減排對于皮革業來說則更顯重要。更為業界所關心,特別是本屆兩會究竟會透露出何種針對中國皮革等產業未來的大趨勢和發展綱領新信息,這無疑是皮革行業人士所需要認真研讀的。
國家部委:節能減排保護環境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多項舉措推動節能減排
在回答關于當前節能減排形勢和未來舉措的問題時,解振華說,2008年,是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的關鍵一年,國家將采取以下主要措施:加強節能減排目標考核,實行嚴格的問責制;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過快增長;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完善落后產能退出機制,計劃關停小火電1300萬千瓦,淘汰水泥、鋼、鐵等落后生產能力分別達5000萬噸、600萬噸、1400萬噸;突出抓好重點企業、重點工程的節能減排;推進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完善有利于節能減排的各項經濟政策;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動員全民節能減排。
公布節能減排考評結果
在回答關于節能減排問責制問題時,解振華說,有關部門已開始著手組建考核小組,統計部門正抓緊核實2007年各地區萬元GDP能耗降低指標,各地區千家企業的考核工作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對2007年節能工作的評價考核,3月底前完成對千家重點耗能企業的考核,5月底前完成對各省級人民政府的考核。
解振華說,節能減排評價考核結果將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督;并交干部主管部門和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作為政府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的重要依據。沒有完成節能目標的地方政府和企業,要作出說明,限期整改;政府領導干部和企業負責人,不得參加年度評獎、授予榮譽稱號;暫停核準和審批該地區和企業新建高耗能項目。對完成節能目標的政府和企業要給予表彰獎勵。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副局長張力軍:年底“電子眼”全上崗
張力軍說,到08年年底,全國所有的重點污染源和重點治污設施都要安裝自動在線監測設備,即用“電子眼”來監測治污設備運行,使企業治污設施同當地環保部門聯網,使治污信息直接送達國家環?偩帧
他說,國家環保總局今年要加大地方執法力度,保持一種“高壓態勢”,每月都要對重點治污設施進行巡查檢查。同時,國家環?偩值牧鶄督查中心將重點檢查這些企業治污設施的運行情況,發現問題要嚴肅查處。
張力軍說,要確保治污設施的減排功效就必須通過經濟政策建立一種長效的機制。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將逐步推進市場化的運營,按照處理達標的水量來付費。不達標不付費,還要征收排污費。
人大代表:打好節能減排這場攻堅仗
江蘇省人大代表楊展里:污染者付費、治污者受益
“要以環境保護的‘硬法規’,落實節能減排的‘硬措施’,突破全面小康建設的‘硬約束’,實現科學發展的‘硬目標’。”全國人大代表、民盟江蘇省委副主委楊展里說起環境保護、節能減排,語氣堅決。
楊展里說,十多年前頒布施行的《環境保護法》,有些內容已不適應當前形勢發展的需要,公眾環境利益已不能得到有效保護,迫切需要對《環境保護法》進行修訂。
楊展里建議,修訂后的《環境保護法》應注重在三個層面上形成促進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動力機制。法律層面,著重解決環境“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問題;行政層面,加強環境決策、環境管理、環境應急能力的建設,經濟層面,深化環境資源價格改革,推行排污權交易,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形成能夠反映環境稀缺程度、供求關系和污染治理成本的環境價格機制。對節約資源能源、發展循環經濟、推行清潔生產、治理環境污染的,要落實稅收減免等經濟激勵政策。根據“污染者付費、治污者受益”的原則,引導和鼓勵各類社會資本進入環;A設施建設和經營領域。
江西省人大代表胡振鵬:實施節能減排一票否決制
在環境保護方面,江西省是一把手責任制,或者節能減排一票否決制。按照中央的要求,我們在2005年的基礎上,我們萬元GDP的能源消耗要降到6%,這個標準一定要達到,今年我們達到了4.2%。還有COT的排放量都有具體的標準。
一票否決制的實施,目標如果達不到,市長和縣長就要受處分,這是保護環境責任方面的機制,也給地方官員更大的壓力。按照生態文明的要求,要有這樣一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意識或者舉措。第二,有一個“三不準”,我們中部地區是承接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洲的腹地,所以現在很多產業都往鄱陽湖區轉移,轉移過程中我們有個“三不準”,第一是放毒氣物體的的項目不準引進。第二是資源消耗大,環境污染嚴重的不能引進。第三是危害勞動者的健康、危害人民群眾生理健康的項目不準引進。
河南人大代表張大衛:節能減排沒有硬指標任務更艱巨
張大衛說,經濟快速增長所產生的巨大資源需求和對環境的破壞性影響已對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構成了嚴重挑戰,就河南而言,已經成為制約中原崛起的“瓶頸”。因此,加快推進經濟轉型、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已經成為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
張大衛說,雖然政府工作報告里面沒有具體的指標,但是從涉及節能減排內容的表述上,可以看到,這項任務十分艱巨。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限時承諾之一,就是“力爭用兩年時間在36個大城市率先實現污水的全部收集和處理”。
張大衛表示,加強環境保護,做好污染減排工作,需要真正把環境保護作為推動經濟轉型、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主戰場。在招商引資過程中,要嚴格按照國家產業政策規定,禁止“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項目上馬;對不能穩定達標排放或超過污染物排放總量的排污單位,堅決采取限期治理、停產治理、立即關閉等措施。
張大衛表示,認真落實節能減排統計、監測、考核實施方案和辦法,嚴格實行節能減排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是打好節能減排攻堅戰的重要保障。他建議國家制定更嚴格的產業政策,另外金融等相關配套政策也要跟進。
湖南省人大代表張春賢:推動資源優勢、成長好企業上市
落實宏觀調控政策堅持四條底線,推動資源優勢企業、成長性好企業上市。
張春賢表示,湖南在落實宏觀調控方面堅持四條底線,即保證糧食、保證森林覆蓋率、保證節能減排、保證民生。他表示,將推動資源優勢企業、成長性好企業上市。
張春賢說,湖南處在工業化中期階段,經濟結構中重化工的比重偏重一些。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要求,完成宏觀調控目標,任務還是比較重一些,但是必須堅決按照中央的要求來進行。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實行科學發展。首先,體現在節能減排上,要按照節能減排的指標來完成。其次,堅持四條底線,保證糧食,保證森林覆蓋率,保證節能減排,保證民生。第三,要進一步優化調整經濟結構,盡可能發展能耗較少、結構較好的產業。
河北省節能減排任務:改善城鎮空氣和水環境質量
完不成任務的縣(市、區)長自動引咎辭職,國有企業法人代表就地免職,民營企業停產整頓。
到2010年的節能減排任務及分年度目標;執行國家和省產業政策和環保法律法規,按要求關停淘汰轄區內落后生產工藝、能力和產品情況;城鎮空氣和水環境質量改善情況;城鎮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和工業園區(密集區)集中整治情況;轄區內列入河北省726家重點企業與國家清潔生產標準“對標”,提升治污水平情況。
民進云南省委:污染減排考核要堅持“三掛鉤”
為防止污染減排目標責任書成為“花架子”,在政協云南省十屆一次會議上,民進云南省委建議對污染減排工作的考核應堅持“三掛鉤”。
“三掛鉤”即污染減排的考核結果要與建設項目審批掛鉤,對沒有完成責任書要求的地方,暫停該地區增加相關污染物排放項目的審批;與限期治理掛鉤,對沒有按期完成治理任務的企業,要限產限排;與責任追究掛鉤,對因工作不力沒有按期完成任務的,要追究有關責任人責任。
民進云南省委認為,應把污染減排指標完成情況列入各地經濟發展綜合評價體系,作為政府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和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實行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凡與省政府簽訂減排目標責任書的各州市、重點行業和企業都要制定減排年度計劃,細化分解任務,制定實施方案,確保完成污染減排目標任務。
同時,應建立政府統一領導,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環保部門統一監督管理,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污染減排工作機制,依靠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并加大宣傳教育,不斷推進節能減排工作。
來自企業的全國人大代表:節能減排需要全社會參與
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期間,許多來自企業的全國人大代表談到,企業不僅是產品制造者更是節能減排的主體;不僅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更是社會責任的承擔者。因此,應該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的步伐,用高新技術和先進實用技術改造傳統企業。
這些代表表示,企業要按照黨和國家的要求,有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精神,把節約資源能源保護環境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
切實做到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堅定不移地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兗州礦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耿加懷說:“我們企業非常重視節能減排工作。一是淘汰落后的高耗能的設備,關閉耗能高污染重的項目。去年我們先后投資1.5億元,淘汰掉2200多臺高耗能設備;二是對于小水泥廠,小焦化廠采取關閉,把能耗降下來;三是在改造現有設施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
不少代表指出,節能減排還必須增強全社會文明生態觀念,培育綠色文化,建立長效機制。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萊蕪鋼鐵集團副董事長李長順認為,沒有全社會的參與,節能減排的目標是不可能實現的;不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培育綠色文化理念就不可能增加節能減排的自覺性;不建立起長效機制,就不可能使節能減排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
皮革業因為行業性質的原因,污染是無法逃避的字眼;行業本身是沒有錯的,關鍵在于經營的思路。在國家提倡節能減排、政府出重拳整治重污染行業企業的大背景下,國內的皮革業在思考和尋找著自身的出路。節能減排,關系到皮革行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也是實現產業升級的重要環節。
節能減排不僅僅是政府的事,也不僅僅是企業的事,當一個產業都面臨著環保壓力下的生存危機時,這個行業理應聯合起來,為環保做點事情,也為自身找個出路,實現“自我救贖”。只有不斷地完善環境保護獎懲機制,分清政府、企業和公民各自的職責,才能處理好中央和地方、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解決動力和壓力問題,最終把環境建設與社會建設結合起來,營造有利于環境保護的社會氛圍。這樣,才能形成環境保護與社會關系的良性互動,為全面實現節能減排目標、推動科學發展提供長效機制保障。
讓祖國的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必須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力度。各級政府應該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通過行政、經濟、財稅等手段更加積極地推進節能減排,解決危害人民健康安全的環境污染問題。廣大企業應該自覺主動地承擔起社會責任,更加認真地落實國家節能減排措施,控制并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排放。全體人民也應增強生態文明觀念,在生產生活中節約能源資源、減少污染,積極投身于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浩瀚的宇宙中,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小小地球上,我們只有一個家園。節能減排、保護環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增強節能環保意識,讓經濟發展的代價越來越小,讓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給子孫后代留一個綠樹成蔭、山清水秀、欣欣向榮的家園,既是大家共同的責任,也是大家共同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