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公司被列入黑名單已經是‘家喻戶曉’了。”8月3日上午10時,蘭州九州乳業有限公司辦公室工作人員王先生在聽到記者說出“首批污染企業”后,立即調侃了一句。
據王先生介紹,大約一個月前,蘭州九州乳業有限公司接受了一次突查。經過當地環保等相關部門工作人員檢查,該公司由于沒有污水處理設施,廢水超標排放,對當地周邊環境造成污染,被列入首批環境違法企業名單。隨后,環?偩重熈钇渫.a整治。
王先生告訴記者,在停產整治過程中,他們公司得不到任何機構的貸款。他說,8月中旬,公司的污水處理設施即將建成投入使用,在通過相關部門驗收后,就可以恢復貸款資格。
7月30日,國家環?偩窒蛑袊嗣胥y行、中國銀監會通報了第一批蚌埠農藥廠等30家環境違法企業名單,蘭州九州乳業有限公司也被列入其中。
此前,在7月中旬,上述三部門曾聯合出臺了《關于落實環境保護政策法規防范信貸風險的意見》(下稱《意見》),對不符合產業政策和環境違法的企業和項目進行信貸控制,以綠色信貸機制遏制高耗能高污染產業的盲目擴張。
三部門力推綠色信貸
根據國家環?偩志W站發布的信息,7月30日,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向媒體通報稱,今年上半年,國家環?偩趾椭袊嗣胥y行曾就“共享企業環保信息”聯合發布文件,把企業環保信息納入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而“綠色信貸”便是在此基礎上正式出臺的政策。
與之前措施相比,納入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的環保信息,從原先“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形成的企業環境違法信息,擴大到包括企業新建項目環評審批、環保設施“三同時”驗收情況、現有企業超標排污、超總量排污、未依法取得許可證或不按許可證規定排污、以及環保認證、清潔生產審計、環保獎勵等信息,形成了更為完整的環境信息系統。
此次出臺的《意見》明確提出了部門合作的工作機制,即建立環保部門和金融監管部門的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協調會交換信息。環?偩终叻ㄒ幩经h境政策處處長原慶丹認為,建立三部門間合作的信息聯動機制必不可少。
另外,銀監會的加盟,將極為有利于把商業銀行落實環保政策法規、控制污染企業信貸風險的情況納入監督檢查范圍,對商業銀行違規向環境違法項目貸款的行為實行責任追究和處罰。
潘岳說,對于當前水污染事件集中爆發的趨勢,“區域限批”和“流域限批”已是環?偩脂F有法規內最強力的措施,但作為單純的行政手段,還是不能根本遏制污染惡化的趨勢,需要更多地結合經濟杠桿的力量。2006年,中國工業增加值占到GDP的49%,其中重工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一半以上,而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和電力等六大高耗能高污染產業則占工業能耗的70%。2007年上半年,工業增加值增長18.5%,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更是增長20.1%,高于工業1.6個百分點。增加這些行業的企業獲取資金的成本,甚至切斷嚴重違法者的資金鏈,是遏制其投資沖動的緊迫要求。
此次三大部門聯手推出綠色信貸機制將大大增加違法排污企業獲取資金的成本,從資金鏈上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對環境的污染。
經濟杠桿引導環保
“國家頒布這個政策值得肯定。”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向本報記者表示,《意見》的出臺將會驅動“雙高”企業自主加入到節能減排行列中來。他說,在日本重工業區,以前也出現了很多類似的“雙高”企業,當時投入了大量資金進行治理。“國外衡量一個企業運營狀況,不僅僅是通過利潤指標,還包括公司行為對環境、社會造成的影響,如今后者變得越來越重要。”
潘岳在媒體通報會上介紹說,綠色信貸已經是國際潮流。截至2006年11月,包括花旗、渣打、匯豐在內的至少43家大型跨國銀行明確實行“赤道原則”,在貸款和項目資助中強調企業的環境和社會責任。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美國和歐盟的進出口銀行都已經把環境因素納入貸款、投資和風險評估程序。國際經驗證明,越來越多的政府和國際組織傾向于運用經濟杠桿來引導環保。經濟杠桿就是指政府主要利用稅收、價格、信貸等經濟手段來迫使企業將污染成本內部化,從而達到事前自愿減少污染,而不是事后再對污染進行治理。和傳統的行政手段相比,環境經濟手段具有節省行政成本、優化資金配置、促進技術創新、提升公眾參與水平等多項優點。
針對這次綠色信貸機制,國家環保局環境政策處聶春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該企業不屬于淘汰類企業,符合國家產業規定,廢水排放和處理達到環保標準,都可以繼續向銀行貸款。“沒有具體時間限制,視各地情況而定。”
此外,潘岳還表示,繼綠色信貸之后,環保總局還將聯合財政部、保監會、證監會等部門,就綠色財稅、綠色保險、綠色證券進行政策研究與試驗,成熟一項推出一項。
考驗銀行業社會責任
在目前的貸款操作上,金融機構主要考慮的是企業的財務指標以及經營狀況,對企業是否造成環境污染幾乎不納入考慮范圍內。袁鋼明認為,此次綠色信貸的關鍵點在于金融機構,如果金融機構能“把住關”,讓“雙高”企業“斷奶”,綠色信貸必將順利推行。
世界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金融部門專家王君對媒體表示,商業銀行大多受利益驅動,信貸經理都想把資金貸出去,甚至很多“雙高”企業的成長資金大多數來自銀行。
截至2007年3月底,工、農、中、建、交五家大型銀行向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發放的貸款額度高達13326.39億元,占其全部貸款余額11%。
如何使金融機構做到每一筆貸出的款項都是“綠色”的?這是很多人的擔憂。
“以前,企業是否通過環評也是作為貸款依據之一,沒有環保審批根本不能立項。”中國光大銀行宣傳部工作人員趙先生對本報記者表示,只不過現在這項政策的出臺更加強化了銀行綠色信貸的力度。
他認為,光大銀行肯定會按照銀監會的要求,以風險控制部、審批部為主,制定一些可細化,可操作的具體措施。對已經授信貸款的、屬于“雙高”性質的企業,他們將考慮作出相應調整,比如回收授信協議等。
袁鋼明表示,讓銀行認識到貸款給“雙高”企業的風險性非常重要。這個風險主要來自于政府部門的政策限制,比如不能享受政府的優惠政策或者補貼等等。讓金融機構明白“若不實行‘綠色信貸’,將面臨著巨大的風險。”此外,銀行具體執行信貸環保審查程序,也需要有更具體的、可操作的細則。
其實,在“綠色信貸”新規貫徹執行中,銀行業本身也面臨社會責任的考驗。
“各商業銀行要將企業環保守法情況作為審批貸款的必備條件之一,把控制對污染企業的信貸作為履行社會責任和防范信貸風險的重大措施。”《意見》對人民銀行、銀行監管機構和商業銀行提出了明確要求。
對此,潘岳向媒體作了詳細介紹,銀監會將向各大商業銀行公布國家環?偩痔幜P的企業名單和“流域限批”的名單,要求各商業銀行嚴格控制對這些企業和區域的貸款。銀監會還將在近期組織對因企業環境違法問題造成的不良貸款情況開展調查摸底,對未能完成節能減排工作目標和“區域限批”的地區,將指導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調整該地區的貸款結構;對完成節能減排工作目標的地區,將鼓勵各銀行業金融機構繼續搞好貸款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