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副主任周伏秋建議,我國要實現20%的節能目標,必須用足財政、稅收、價格和金融四大經濟杠桿。
在日前舉行的第十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中國能源戰略高層論壇節能降耗產業峰會上,周伏秋指出,國家需要運用財政杠桿,大力加強和完善節能經濟支持政策,節能應納入政府公共預算支持范圍,在政府預算的分配結構中,將節能放到優先的位置,增加節能的預算投入。
他強調表示,在節能法的修訂中,我國應該明確提出中央財政和縣級以上地方財政要設立節能專項資金;整合政府預算內投資和國債投資,強化節能投資力度;要更多地運用貸款貼息辦法,來帶動更多的銀行貸款對節能項目給予扶持。
在稅收方面,他說,對節能產品生產企業需要給予一定的所得稅優惠,具體可包括:投資抵免、直接優惠、加速折舊;對關鍵性的、節能效益顯著但因價格等因素制約其推廣的重大節能設備和產品,國家在一定期限內實行一定的增值稅減免優惠政策;對符合一定標準的節能產品生產企業,在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方面可適當給予一定的減稅或免稅政策。
對于價格杠桿的運用,他認為在電價改革中,要考慮實行環境折價,使發電外部成本內部化;對高耗能行業要堅決執行差別電價。同時,積極推進資源性產品市場化改革進程,逐步形成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和供求關系的價格形成機制。
在金融方面,周伏秋建議,加強對中小企業的節能信貸支持力度,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風險控制和補償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