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SBR處理焦化廢水的污泥特性

時間:2007-05-22 來源: 作者:

    由于膜分離的作用,MBR工藝可以維持很高的污泥濃度,并具有很長的泥齡,表現出延時曝氣的運行特征,而其污泥特性又不同于傳統活性污泥工藝。相關的研究包括泥齡、污泥濃度、產泥率、污泥沉降性能、污泥形態、生物相組成、污泥的顆粒分布、粘度和污泥活性等方面 。
  SMSBR工藝在泥齡為600 d狀態下處理焦化廢水的有關試驗情況見參考文獻1

1 污泥濃度的變化

   試驗過程中MLSSMLVSS的變化如圖1所示。?

  由圖1可見,試驗過程中污泥濃度出現兩個峰值,第一個峰值出現在工況1,該工況運行時間長,受季節溫度變化的影響很大。試驗運行的前76 d(19991211),混合液懸浮固體(MLSS)持續增至6 128 mg/L,并達到相對穩定,以后受氣溫下降的影響代謝活性變差 ,污泥濃度開始下降,于第168 d(2000312)降至最低點(5036 mg/L),此后又隨著氣溫的回升而增高,最終達6118mg/L,該值與前一個穩定值接近,代表了在容積負荷為0.45kgCOD/(m3·d)時的最終污泥濃度范圍;第二個峰值出現在工況24,當平均容積負荷增至0.67kgCOD/(m3·d)MLSS增至6 820 mg/L,當平均容積負荷進一步增至0.83 kgCOD/(m3·d)MLSS增至7420 mg/L,當平均容積負荷又降至0.53kgCOD/(m3·d)MLSS下降至6 000 mg/L左右。混合液揮發性懸浮固體(MLVSS)的變化與MLSS 的變化規律相似。?
  由于該工藝SRT很長,所以污泥濃度主要與進水負荷有關,并可由下式反映:

  X=[Dh(COD進水-COD出水)]/[Dp/Ylim)+ms       1

  式中?X——污泥濃度
    ?Dh——HRT的倒數
    ?Dp——SRT的倒數
    ?Ylim——最大產泥系數
    ?ms——維持系數
  當泥齡很長時Dp可以忽略,此時有機物的代謝不能滿足微生物的能量消耗,微生物內源呼吸作用加大,使產泥率很低?梢娫谀帻g很長且在一定的容積負荷下,隨著污泥濃度的 不斷增長,污泥負荷不斷下降,最終由于營養逐漸缺乏使污泥濃度的增長變慢直至達到穩定,工況1的平均污泥負荷(NS)0.085 kgCOD/(kgMLSS·d),工況20.102kgCOD/(kgMLSS·d),體現出明顯的延時曝氣特征。圖2反映了試驗運行初期污泥濃度和污泥負荷的這種變化關系。?

  與多數MBR工藝相比,該試驗中的污泥濃度并不算高,這一方面與處理水質有關,另一方面由于較長時間的低溫運行使污泥增長受到影響所致。

2 污泥的沉降性

  圖3反映了試驗運行過程中污泥沉降比SV30SVI的變化。

  由圖3可見,工況1運行過程中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平均SV3025.1%,平均SVI46 mL/g;在工況23運行時,由于污泥負荷的提高,污泥濃度進一步升高,其 沉降性能開始變差,從200072日起(MLSS6518 mg/L),SV3030%并呈逐漸上升趨勢;進入工況4,其平均SV3080.3%,平均SVI137.7 mL/g。在傳統活性污泥工藝中,污泥沉降性能變差將直接導致出水水質下降。對于傳統的SBR工藝來講,在相同污泥濃度下SVI值直接影響周期進水量(參考文獻[2]列舉了這種關系),即當MLSS2000 mg/L、SVI100時,進水量可為反應器有效容積的80%,若SVI提高到200時,則只能進60%的水量;當MLSS5000 mg/LSVI100時,只能進50%的水量,若SVI提高到200時,反應器不能運行。從該試驗結果看出,由于通過膜分離來實現泥水分離,系統運行不受污泥沉降性能的影響。?

上一頁 頁碼:[1 2 >>] 下一頁 共2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SMSBR處理焦化廢水的污泥特性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