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活性污泥法 >> 

氧化溝工藝

時間:2006-11-03 來源: 作者:

    氧化溝(圖1-21)包括一個環形或橢圓形廊道,并裝備有機械曝氣機和混合裝置。經格柵處理后的廢水進入廊道中,并與回流污泥混合。池的結構和曝氣、混合裝置促進了單向廊道流動,這樣用來曝氣的能量就足夠使水力停留時間相對較長的系統完全混合。使用的曝氣/混合方法使廊道中的流速到達0.25~0.30 m/s,這樣活性污泥就能保持懸浮狀態。按照這些流速,混合液在5~15 min內就能完成一個循環,若進水流量很大時,就要20~30 min稀釋進水。結果,其流態就介于完全混合和推流式之間。隨著廢水離開曝氣段,DO濃度下降,可能發生反硝化作用。該工藝可利用轉刷或表面機械曝氣裝置進行曝氣和混合。大部分實例中采用二沉池,但在一些情況中,也采用內溝沉淀池。

圖1-21 氧化溝活性污泥工藝

    氧化溝工藝的設計運行參數SRT=15~30 d;F/M=0.04~0.10 kgBOD/kgMLVSSd;Nv=0.1~0.3kgBOD/m3d;MLSS=3000~5000 mg/L;總HRT=15~30 h;RAS占進水平均流量的75%~150%,就硝化反應而言,還可以增加25%~50%。
OrbalTM工藝(圖1-22)是氧化溝的變型,并在同一個結構中使用了一系列同心廊道。廢水進入較大的外廊道,一般混合液流入結構中心,在到達內部沉淀池或分配槽前至少要通過2個廊道。廊道深約為4.3 m。在水平軸上安裝了圓盤曝氣器。與Orbal設計相似的另一種工藝(BionutreTM)限制了第一廊道中的曝氣速率,這樣就會發生硝化反硝化(缺氧條件)。

圖1-22 OrbalTM氧化溝活性污泥工藝

    氧化溝工藝的優點是:工藝的可靠性高;運行簡單;能在不影響出水水質的前提下,處理沖擊/有毒負荷;適用于小型處理廠的經濟工藝;與延時曝氣相比,能耗更少;能去除營養物;出水水質好;污泥穩定;污泥產量少。其局限性是:結構大,需要的空間更大;F/M低,容易引起污泥膨脹;一些改進的氧化溝工藝是有專利權的,可能就需要使用許可費;與傳統CMAS和推流式處理工藝相比,曝氣能耗更高;很難進行廠區擴建。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