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有關需水預測的認識誤區
一些地方水環境退化的重要原因是:在水利工作中對需水的管理不夠重視,水利規劃中對需水的預測偏高,造成對水資源的開發過度,F在看來,在需水預測中存在以下認識誤區:
1、誤以為隨著經濟發展,用水量必然不斷增加。
實際上,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變,經濟結構中二、三產業的比重相應提升,農業從粗放型轉向現代化,以及相應文明水平的提高,環保意識的增強,循環經濟的發展,許多發達國家的用水總量已從快速增長轉為微增長、零增長以至負增長。就我們中國的情況來看,自1997年以來,也已進入微增長階段。
圖2 中國年用水總量及工農業、生活和生態與環境用水量變化圖
(數據摘自中國水資源公報)
2、誤以為發展工業必然大量增加用水。
實際上,工業用水和農業用水的性質不同。農業用水是維持植物生命的蒸騰用水和作物棵間土壤的蒸發用水,它需要的水量大,而且絕大部分耗散于空中,不直接回歸到地表或地下徑流。工業用水大量的是冷卻用水、鍋爐用水、輸送廢渣用水以及少量的化學反應用水,需水量相對很小,而且耗水率很低,可以重復利用,關鍵是要處理污染。美國在1965年第一次水資源評價時,對制造業的用水量預測為13.210億m3/日,第二次評價為12.714億m3/日,相差不多;但取水量第一次為3.028億m3/日,而第二次只需0.744億m3/日,因為水的重復利用率由54.3%增至94.1%。他們認為,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雖然要付出相當代價,但可以減少取水量,而且有利于控制水污染,特別是控制廢水中的有毒污染物,因此是經濟合理的。
3、誤以為節水和防污是兩件互不相關的事。
實際上,節水是防污的前提。工業和生活用水的70%以上,都轉為污水排放。用水量增加,防治污染的任務也隨之加重。許多地方,籌措了增加供水的資金,卻沒有同時籌措污水處理的資金,而在不少地方,污水處理所需資金大于增加供水的資金。這是造成污水處理持續落后的重要原因。
因此,防治水質污染,必須從污染的末端治理轉向以污染的源頭治理為主,即:大力節水并大力提高重復用水率。
4、誤以為城市化必然要大量增加城市用水。
實際上,城市用水除少量的生活飲用水外,其他如綠化、美化、環衛等用水都可以通過對污水的再生利用來解決,有些工業用水也可以用再生水替代。城建部門確定城市用水的方針是:節水優先,治污為本,多渠道開源。城建部門對一些缺水城市的需水預測,都遠低于水利部門,實踐證明,城建部門的預測比較符合實際。
5、誤以為農業節水的內容僅僅是節水灌溉。
實際上,節水灌溉只是農業節水中的一個層次。農業節水的第一個層次是農業結構的調整,即:農、林、牧業結構的配置如何更適合于它的自然環境。如:牧業需水大大少于農業,在干旱地區農牧業結構如何配置,對農業用水量的影響極大;在半干旱地區,農業的種植業結構如何配置,對農業用水量的影響也很大。北京市近年來農業用水大量減少,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決定不種水稻。
圖3 北京市稻田面積及農業用水量年變化圖
(數據摘自北京市水資源公報和北京市統計年鑒)
農業節水的第二個層次是農業技術的提高,主要是提高植物本身光合作用的效率。農業節水的第三個層次才是通過節水灌溉,減少灌溉輸水中的損失。我們需要研究各個層次的農業節水,不應僅限于節水灌溉。
6、誤以為保護生態就是種樹綠化。
保護生態是指保護不同自然環境下的天然生態系統。在一些不長樹木的荒漠地區,引用河水或抽取地下水植樹種草,都屬于營造人工生態系統,并非保護生態。營造人工生態系統所用的水量,實際上來自維持天然生態系統的水量,不可避免地將在不同程度上損害天然的生態系統。在沙漠的某個地區打井抽水,植樹綠化,“人進沙退”,不可避免地將降低周邊的地下水位,影響周邊地區的天然植被,造成那些地區的“沙進人退”。陜西一些地方的群眾總結:“人進沙進,人退沙退!
7、誤以為水資源配置就是為了滿足當地現有經濟發展方式的需要
許多地方的水利規劃提出,當地的水資源分布不適應當地的經濟發展。我們也可換一個方向來思考問題:當地的經濟發展方式是否適應當地的水資源分布?
2009年2月4日《科學時報》頭版頭條的醒目標題是:“拯救民勤需要一場產業革命”,主要內容是:中央領導十分關注的甘肅省民勤縣,地處石羊河下游,是一個嚴重缺水、形成生態嚴重危機的地方,但長期以來,石羊河流域卻定位為甘肅省的商品糧基地。多位專家建議,是否可以在統籌甘肅省商品糧供需平衡的前提下,調整甘肅省商品糧基地的布局,重新考慮石羊河流域商品糧基地的定位。他們認為,對民勤縣的生態危機和水資源供需矛盾,不應通過調水工程,而應通過調整產業布局來解決問題。
這就是水資源管理中的兩種不同的思路;前者被稱為“供水管理”,后者被稱為“需水管理”!肮┧芾怼笔恰耙孕瓒ü,將水資源的管理限于如何供水,以為水資源管理的任務就是如何滿足當地社會對水的需求!靶杷芾怼笔菍⑺Y源的管理延伸到水的需求,以提高用水的效率和效益為水資源管理的任務。中國工程院在水資源的戰略研究中,提出“以需水管理為基礎的水資源供需平衡戰略”,即:“對水資源的供需平衡,要從過去的以需定供轉變為:在加強需水管理、提高用水效率的基礎上,保證供水!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