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看發展中國家的狀況,在水供應方面,大多數國家能夠達到95%,在很多國家甚至達到了99%以上。關于衛生問題,基本上能夠達到90%以上,所以很多國家在城市和城市周邊都有非常好的衛生系統,這些系統也是我們投資的主要領域,同樣這也是我們所面臨最大挑戰的一些地區,這是2006年的數據,一些老城區在水供應方面達到了90%以上,在農村只有30%左右,所以我們還面臨很大挑戰,尤其是在衛生方面,其實我們應該能達到60%,但是我們還是有很多挑戰。關于水的損失,對于最容易獲得的水,世界上平均水損大概是40%左右,處理過的40%的水都消失了。最佳運作應該達到5-10%,在很多國家的水損率甚至超過了80%,主要是由于系統過于落后造成的。
未來技術的需求,這些挑戰也是對于全世界的挑戰,第一低能耗的脫鹽化,鹽是非常重要的資源;第二如果有更好系統,需要在線病原體的監控,過去24-28小時的培養方式能夠獲得結果,這意味著人們喝水之前不知道水是否安全;第三在城市和城市周邊的區域在不斷的分散化,這就涉及到對未來效率的要求;第四固體廢棄物的管理,在很多情況下用現在的方式并不是非常合適,所以我們需要進行更多的思考。
我們現在的狀況,海水淡化,通過膜技術能夠改善技術,能源消耗小于30%,最佳狀況是3.8千瓦/小時/KL,我們設定一個最新目標,使得這個數據能夠達到2KWh/KL,這也是很大的挑戰,但是研究表明這個數字已經能夠做到2.5了,如果能夠用于生產,這對于研究者和工程師、管理者來說也是另外一個挑戰。
我們的結論:一些新科技相當于我們有了一些水資源問題的解決方案,同時也需要新的監管措施,這就等于我們能夠有應用最佳措施的更多選擇。在過去五年中,中國取得的進步是非常顯著的,各位管理者在改變監管體系,使得我們能夠有更多的選擇,這對于發展未來的科技,并且能夠應用在中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第二部分,在線監控病原體,我們現在已經有了新的方法,我們已經不用培養的方式檢查病原體了,通過這個方法,不到一個小時就可以拿到檢查結果,這個方法能夠及時的發現風險,在澳大利亞一些偏遠地區同樣也有相似的問題,在某些情況下,有時必須得用直升機把水的樣品拿到能夠監測的地區,之后再拿回來,這樣做非常耗時,而且也不是非常實際,關于分散化的系統,我們還有潛力,但是這種非分散化的系統在其他領域已經實現了,但是在水域還沒有實現。有些測試都是在悉尼做的,然后再轉移到其他地方,我們必須將非分散化的系統應用到其他的地方,在北京的清華也談到過相似的問題,關于固體廢棄物的管理,這也是所有管理者要關注的問題,好消息是我們可以講這些固體科顆;覀兙湍軌颢@得非常高密度的固體,自然排放可以解決40%的固體廢棄物,這將是革命性的變化,這個體系兩年之后就可以實現。新的科技相當于給我們帶來了解決水資源問題新的解決方案,新的監管體系為我們提供更多的選擇。
結論:中國和隨后的印度有最大的機遇將創新技術納入其供水系統,我相信中國在這方面能夠領先于全世界,并且能夠應用最新的水務和水處理科技,中國在國際水務中的參與,推動了水管理未來的發展,我相信中國在這方面起了非常積極的作用,我與國際水務協會中國部門談論了很多這方面的問題,有水協和其他國際機構的幫助,希望能夠使得這些目標能夠盡快實現,同樣我們也與國際科技合作伙伴像共同合作,使得這些創新能夠從中國傳到全世界,所以我希望國際水協和中國能夠共同合作,共同克服困難,創造更好的未來,我也非常期待中國在這方面領先于全球。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