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海水淡化 >> 

我國海水利用技術漸趨成熟

時間:2007-02-06 來源: 作者:

海水利用技術包括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化學資源綜合利用等。作為解決當前資源匱乏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來,海水利用引起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為此,記者專門就國內外海水利用,特別是我國的海水利用技術及應用情況采訪了我國著名海水淡化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高從堦。

  記者:請您簡單介紹一下當前海水利用技術的發展背景及發展過程。

  高院士:我國是一個水資源貧乏的國家,特別是沿海地區缺水表現更為突出。向占全球水總儲量96.5%的海洋要水,大力發展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技術,是解決沿海地區水資源短缺,促進經濟社會繁榮的重要舉措。同樣,海水淡化技術一旦應用于苦咸水、廢水的處理等,對解決我國中西部地區水資源問題也將大有作為。

  早在上世紀50年代,為解決“水危機”,美國專設鹽水局,不斷推進水資源和脫鹽的技術進步,到目前已投入約20億美元。日本也成立了造水促進中心,推動海水淡化事業發展。到目前為止,全球海水淡化日產量已接近4000萬噸,解決了1億多人的供水問題。此外,全球直接利用海水作為工業冷卻水總量每年約6000億立方米左右,替代了大量寶貴的淡水資源。

  我國海水淡化研究始于1958年海軍和中科院化學所合作進行的電滲析技術研究。1967年~1969年開展的全國海水淡化大會戰,也為反滲透法、電滲析法、蒸餾法等海水淡化技術打下了基礎。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我國水資源短缺形勢日益嚴峻,海水淡化進入了大發展期,并從2000年開始走向規模化應用。

  記者: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海水利用技術發展迅速。這期間,我國取得了哪些突出進展?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在哪里?目前需解決的突出問題是什么?

  高院士:我國海水利用經過40余年發展,技術基本成熟,并初步具備產業化發展條件。尤其是2005年《全國海水利用專項規劃》的發布,為海水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海水淡化在蒸餾技術和反滲透技術方面都取得長足的進步。目前,我國海水淡化水日產量約5萬噸,海水循環冷卻技術已達10萬噸/時的示范規模。

  可以說,我國海水淡化綜合實力緊跟世界先進水平,但在某些具體方面仍存在差距。如自主研制的反滲透膜脫鹽率僅99.3,而國外已達99.8,大部分膜還需進口,能量回收裝置和高壓泵也依賴國外。未來,應側重于改進和做出自己的海水淡化膜、能量回收裝置和高壓泵,并占領部分市場。同時,應進一步優化設備結構,更好利用高品位熱能,實行海水綜合利用,進一步降低成本。在海水循環冷卻方面,主要的問題是降低成本和改進結構,以及防腐劑的研究等。海洋化工方面,還應該增加新品種的研究。

上一頁 頁碼:[1 2 >>] 下一頁 共2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我國海水利用技術漸趨成熟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