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海水淡化 >> 

膜技術在非常規水資源開發利用中的應用

時間:2006-12-07 來源:天津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 作者:

 四、膜技術在城市污水回用(中水)中的應用

 城市污水量隨著用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水質相對穩定,不受氣候等自然條件的影響,而且就近可得,不需要長距離引水,只要處理得當,是城市可靠的第二水資源。城市污水資源化就是要將污水進行凈化處理后,進行直接的或間接的回用,使之成為城市水資源的一個組成部分。這樣做既可以消除對水環境的污染,又可促進生態的良性循環。由于立足當地,不受其它客觀因素的牽制,比較容易實施。而且還有利于對過量開采地下水而引起的大面積沉降的地區,得到及時的控制。

 在嚴重缺水地區,地表水一般在當地已無潛力可挖,必須進行跨流域引水。但跨流域引水涉及面廣,基建投資高,長距離引水需多級抽升,經常運行費用也高,且受自然條件影響,實施比較困難。此外,從發展眼光看,跨流域引水有“挖東墻,補西墻”的弊端。地下水大多已超量開采,為了避免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沿海地區)進一步惡化,必須進行回灌,并進一步嚴格控制擴大開采。

當今世界上不少國家為克服缺水帶來的困難,把城市污水開辟為新的水源,多年實踐證明它已被成功地用作工業冷卻水、工藝用水、鍋爐補給水。洗滌水、消防用水、市政系統用水、農業灌溉用水、綠化用水、漁業用水和生活雜用水(沖廁)等多種用途,而其經濟上的費用經常低于開辟新鮮水源。如:日本從60年開始將處理后的城市污水回用于工業,后來,又發展供公共雜用水的中水道,到1983年已建中水設施437處,美國大峽谷也有中水沖廁的實例。

我國污水資源化的研究起步較晚,80年代以來,國內有些城市在污水資源化方面做了不少研究試驗工作,結合國情以回用于農業、市政、工業不同目標不同層次做為研究方向。

國內污水資源化的研究和實踐表明,城市污水經二級處理后,是彌補農業用水不足的可靠保證,城市污水回用于工業,可以針對不同用途,將一級或二級出水進行補充處理(深度處理)后,用作工業上的冷卻水、鍋爐用水和工藝上的洗滌雜用水等。我國從70年代以來建筑中水發展很快,截至 1996年,僅北京市就建起了 88處建筑中水設施,中水用于沖廁。洗車、綠地澆水等,既減少了排水量,又節約了自來水。目前全國已具有中水處理設備能力約800多萬噸/日。如北京新世紀飯店,自來水4.6元/噸,飯店中中水設備能力 100噸/日,中水處理成本 1.6元/噸,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但很多中水設備由于技術、經濟、管理等種種原因建而不用,長期閑置。

上一頁 頁碼:[<< 1 ...7 8 9 10 11 12 >>] 下一頁 共12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