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海水淡化 >> 

膜技術在非常規水資源開發利用中的應用

時間:2006-12-07 來源:天津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 作者:

膜技術用于城市污水回用處理,一般是與混凝沉淀、加壓浮選和生物處理等技術配合起來使用,絮凝沉降時需根據污水水質變化,控制絮凝劑的投入量。生物處理時的處理效果常受溫度、濃度等因素影響,水質較難保持穩定。膜分離法不受水質變動影響,且可去除城市污水中的可溶解成分成為城市污水的深度處理方法,在國外已進入實用化階段。日本第一套使用反滲透膜技術的大型實驗裝置于1993一1995年在日本千葉縣花見川下水處理場完成實際運轉實驗,反滲透膜產水量為210 m3/d,處理后水質達到自來水標準,反滲透裝置實現了自動連續運行,處理成本  370日元/m3(約為2. 4元/m3)。

 目前,天津開發區已試驗成功連續微濾(CMF)加反滲透(RO)串聯系統,處理生物處理出水,擬回用作鍋爐補給水和綠地澆水,2002年6月底建成日產深度處理水1萬m3裝置,在 4一 5年內爭取實現日回用水5萬m3。天津市正擬建設利用紀莊子污水處理廠生化處理出水,采用連續式微濾(CMF)膜技術,處理后再生水回用于居住小區作雜用水的示范工程,其設計規模6000 m3/d,服務人口5.3萬人。最近天津市節水辦制定了《對中水洗車企業的資質管理規定》,明確今后洗車嚴禁使用自來水、井水、河水、湖水,必須使用再生水,并于2001年5月15日起實行。

在日本,一些污水處理系統不完備或難于長距離向污水處理廠輸送的地區,生活污水多依靠凈化槽進行污水處理。在活性污泥曝氣槽內浸入膜元件,依靠透水側的負壓吸引,將曝氣地形成的循環原水透過膜而實現過濾。這種在活性污泥處理技術上附加的膜分離技術(MBR)可控制活性污泥的濃度,提高生物反應的效率,同時又可得到穩定、優質的處理后水,這種適用于家庭廁所。廚房及浴室排水處理的小型膜生物反應器已在日本大規模推廣應用。

 國內,經過多年的研究,一種中空纖維膜生物反應器(MBR)已開發成功并實現產業化(7),與傳統的處理工藝相比,一體化的MBR取代了二級處理中的二次沉淀池和三級深度處理的全部構筑物,該一體化裝置體積小、設備簡單、節省投資和占地,運行管理方便。膜出水中懸浮固體、濁度接近零,細菌總數低于飲用水標準,膜出水水質優于“生活雜用水水質標準”,出水可以直接回用作生活雜用水。

上一頁 頁碼:[<< 1 ...8 9 10 11 12 >>] 下一頁 共12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