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海水淡化 >> 

混凝-微濾工藝用于反滲透海水淡化預處理的試驗研究

時間:2007-03-02 來源:天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作者: 劉耀璘

摘 要:近年來,隨著膜技術的發展,反滲透(RO)工藝在苦咸水及海水淡化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加強預處理、控制膜污染是保證RO工藝長期穩定運行的關鍵。傳統的海水預處理工藝(混凝、沉淀、過濾)在應用中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出水的水質不穩定,藥劑量大,占地面積大等,不是理想的反滲透海水淡化法(SWRO)的預處理工藝。國內外SWRO水廠的長期試驗及運行結果表明,微濾技術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預處理工藝。

    混凝—微濾組合工藝具有出水水質穩定、易于實現自動化控制、操作壓力低等優點,在水處理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本試驗將FeCI3混凝和微濾膜過濾相結合,為強化有機物質去除效果并減緩膜污染,向反應器中投加粉末活性炭(PAC),選擇合適的膜組件及運行條件連續運行,考察該工藝用于SWRO預處理的可行性。

    在采用日本某廠家的膜組件試驗運行中發現,這種孔徑為0.1μm的微孔濾膜,出水水質良好,濁度<0.1NTU,SDI3,鐵<0.1mg/L,對有機物有一定程度的去除,符合RO進水水質標準。但是這種膜組件抗污染能力較差,并且膜清洗消耗化學藥劑量大、歷時較長,不適宜連續運行。

    采用國產膜組件(孔徑0.22μm)的試驗結果表明,FeC13投量為2.5mg/L(以Fe3+計),PAC消耗量為40mg/L時,出水效果最好,出水濁度<0.1NTU,SDI1.5,鐵<0.1mg/L,CODMn平均去除率為24%,作為RO進水是非常理想的,并且該膜組件抗污染能力優于日本產膜組件。

    選擇國產膜組件及FeC13投量為2.5mg/L(Fe3+計),PAC消耗量為40mg/L的運行條件,工作通量為20L/h·m2,曝氣清洗的方式連續運行反應器,出水水質良好,符合RO進水水質要求。在此通量下運行,通過排泥、曝氣清洗,每平方米膜面積至少可以處理海水1800L。

    混凝及間歇性投加PAC不僅能夠緩解膜污染,而且可以保證出水水質良好。在對混凝及PAC吸附后的混合液的粒度分布的試驗分析中發現,混凝及PAC吸附作用使海水中粒徑小于0.22μm的顆粒物質聚集變大,從而被微濾膜去除,是出水水質良好的保證。

    技術經濟分析顯示,采用該工藝對RO進水進行預處理,可以簡化處理工藝,降低基費用,并且運行費用沒有明顯增加。

關鍵詞:混凝-微濾工藝;PAC;SWRO;預處理;SDI;粒度分布;經濟分析

下載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