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水質監測技術的應用 >> 

淮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局:

時間:2006-12-25 來源: 作者:

3、飲用水源地致癌、致畸、致突變痕量有機物監測

據初步監測,淮河流域典型的重點飲用水源致癌、致畸、致突變有機毒物超標十分嚴重,監測結果目前尚不適宜對外公布。為了有針對性的為保護飲用水源提供科學的技術支持。按照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要求,2005年擬對流域內主要水源地進行一次致癌、致畸、致突變痕量有機物項目的監測分析,以掌握更全面、真實的資料,找出開展飲水安全工作的重點。

(二)積極開展南水北調東線水質監測

南水北調東線第一期工程將于2007年建成通水,解決好南水北調東線水質問題,關系到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的成敗,要堅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指示精神,堅持“先節水后調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環保后用水”的原則,加強水質監測,保證東線調水水質。在工程建設期間要加強調水沿線水質監測工作,及時掌握水質污染狀況。目前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正在組建統一的南水北調水質監測網絡,水利部門是監測成員單位之一,我們要積極爭取對我們履行職責有利的方案。同時,在2005年無論統一監測站網組建的進度和結果如何,我們都要認真履行法律賦予的職責,積極主動開展監測工作。并且除對輸水干線水質進行常規水質監測外,爭取逐步開展80項有毒有機物監測工作。

(三)加強污染聯防動態監測

動態監測是污染聯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開展水質水量統一調度的決策依據。加強水情、水質動態監測,及時掌握水情水質變化情況,發布水質預警預報,為下游有關部門提前做好預防工作,對減輕水污染危害,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為水閘采取減污調度措施、實施水質水量統一調度提供決策依據。

汪部長在全國水利廳局長會議所作的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做好水資源調度工作,在保障防洪安全和生活、生產需水的同時,積極探索發揮水利工程在改善河流水質、保護生態等方面的作用。開展淮河流域閘壩減污調度研究和試點工作,探索河流、湖泊、水庫水資源合理調度方案!币虼,2005年要進一步加強聯防區域內的淮河、沙潁河、泉河、渦河、沭河等11座重點水閘以及淮河王家壩、潤河集、魯臺子、蚌埠等重要控制斷面動態水情監測。當沙潁河、洪汝河、渦河等支流和淮河干流水質出現嚴重污染,或污染水體向下游泄流期間,要對相關測站進行加密監測,及時掌握水情水質變化情況。

(四)加強入河排污口監督監測

2004年我們組織監測的淮河流域入河排污量雖與環保部門差距較大,但得到普遍認同,充分體現了水利部門的工作成效。根據《水法》和《入河排污口管理辦法》及水利部《關于加強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 2005年要進一步加強入河排污口監督監測力度,繼續做好兩項監測工作。一是組織四省水文部門對全流域入河排污口及主要排污單位進行核定,并統一進行入河排污口水質、水量監測。為了切實體現團結治污的精神,也為了使監測成果更加得到環保部門的認同,2005年監測時擬邀請環保部門共同參與,監測結果及時上報水利部,并向流域四省人民政府通報入河排污總量達標及超標情況。對超標比較嚴重的入河排污口,通報各省環保部門進行查處。二是繼續堅持對重點城鎮入河排污口的日常監督監測,監督排污行為,并將監督監測結果在省界水質通報上公開公布。對超標嚴重的入河排污口,及時向各有關省環境保護主管部門通報,督促并協助環保部門進行查處。2005年,要盡量加強監測力量。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5 6 >>] 下一頁 共6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淮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局: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