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水質監測技術的應用 >> 

淮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局:

時間:2006-12-25 來源: 作者:

(二)堅持開展入河排污口監督監測,為強化入河排污口管理提供支持

我們堅持每月對重點入河排污口進行監督監測,及時通報入河排污達標情況,動態監督水污染治理成效。2004年共監測重點入河排污口約500個.次,監測結果顯示,入河排污口達標率不足50%,對于超標排污的入河排污口,我們及時向有關省環保部門作出通報,要求他們采取措施加強管理和治理力度,做到達標排放。年底,我們組織流域四省水利部門開展全流域入河排污監測工作,對全流域997個入河排污口進行了全面系統監測,將監測成果報告水利部,并及時通報四省人民政府和環保部門。該項工作對監督檢查國家制定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目標的完成情況,促進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組織開展功能區水質監測,加強功能區水質保護

根據《水法》規定,開展淮河流域功能區水資源質量監測工作,對水功能區水質未達到要求的,及時通報有關人民政府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2004年我們組織流域四省水文部門和淮河流域水環境監測中心,以水利部確定的擬報國務院批準的重要河流、湖庫功能區范圍為基礎,按照反映淮河流域供水水質狀況的原則,選取保護區、保留區、緩沖區、飲用水源區和工業用水區共157個重點水功能區進行監測評價,每兩個月發布一期《淮河流域及山東半島重點水功能區水資源質量狀況通報》。監測結果顯示,淮河流域重點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45.2%;河流長度達標率為45.4%;湖庫達標面積為57%,反映出淮河流域供水水質安全形勢非常嚴峻。同時這項工作對指導地方有關部門科學用水,加強功能區水質保護發揮了積極作用。

(四)深化省界河段水質監測工作

開展省界河段水質監測是《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暫行條例》賦予的我們重要職責。我們在堅持長期開展省界水質監督監測的同時,根據監測結果和跨省河流具體實際,不斷深化完善。2004年將監測范圍擴大到42條跨省河流的46個緩沖區省界斷面。發布《淮河流域省界水體及主要河流水資源質量狀況通報》12期,并且每月在《經濟日報》刊登淮河流域省界水體水資源質量狀況,加強了水資源保護的宣傳,擴大影響面。

(五)加強南水北調東線水質監測

中編辦《關于印發<水利部派出的流域機構的主要職責、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調整方案>的通知》(中央編辦發[2002]39號)中明確流域機構作為水利部的派出機構,代表水利部行使所在流域及授權區域內的水行政主管職責。 “根據國務院確定的部門職責分工,負責。ㄗ灾螀^、直轄市)界水體、重要水域和直管江河湖庫及跨流域調水的水量和水質監測工作。”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是跨世紀的大型調水工程,對水質保證的要求很高。特別是東線工程,其水質問題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直接關系到工程的成敗。近年來,我們積極主動地開展南水北調輸水干線的水質監測工作。2004年每對南水北調東線輸水干線共26個水質斷面進行監測,每月為南調辦、水利部等有關部門提供《南水北調東線輸水干線水體質量狀況通報》,該通報由南調辦公開發布,為南水北調東線第一期工程建設水質保護發揮了重要作用。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5 6 >>] 下一頁 共6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淮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局: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