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水質監測技術的應用 >> 

全國水質監測規劃概述

時間:2006-12-25 來源: 作者:

水質監測是管理水資源重要的基本手段。水質動態信息是政府控制水污染實施監督管理的依據。為加強水資源的管理與保護工作,水利部組織編制水資源綜合規劃、水功能區劃及水資源保護規劃等。編制和實施這些區劃、規劃,都需要通過水質監測提供準確及時的水質動態信息。因此,水質監測工作需要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和提高。水利部水文局已于2000年5月開始組織編制全國水質監測規劃。

一、我國水質監測工作狀況

1.發展歷程

水利系統水質監測工作經歷了3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56~1970年,主要任務是收集江河天然水質資料,監測天然水化學成分。第二階段為1970~1985年,這是我國水質監測工作步入全面發展階段的初期,水污染監測工作在水利部門開始全面展開,水文部門內增設了水質監測機構,進一步建立健全了各流域水質監測中心。1984年又成立了水利部水質試驗研究中心,同年頒發了《水質監測規范》(SD127-84),為水質監測工作的規范化管理奠定了基礎。第三階段為1985年至今,這是水質監測工作相對快速發展階段,現已建成了覆蓋全國的水質監測網絡體系,監測項目涵蓋污染狀況的絕大部分,實現了對水質的有效監測。同時,注重保證監測數據的可靠性,截至1997年底,全國水利部門的水環境監測機構全部通過國家級計量認證考核。

2.現狀特點

水質監測工作是水資源管理與保護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目前,水利系統已建成由水利部、流域、省及其地(市)水環境監測中心、分中心,共251個監測機構組成的四級水質監測體系;水質監測站點3240處,基本覆蓋了全國主要江河湖庫;專職人員2218人,技術力量較強,實現了對水質的有效監測。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建設的發展,水資源管理正在實施重大戰略調整,從傳統的資源開發管理轉向“資源開發與保護為一體”的綜合管理。這就要求水質監測不僅要掌握面上水資源質量狀況,還要對用水和排污進行有效監控。水利部門的水質監測主要側重于為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管理與保護服務,在站點設置上以流域為單元并充分考慮與水文站的結合,因此監測站網具有流域管理與量質結合的優勢。在監測項目上,由于從天然水化學監測發展延伸而來,因此具有綜合河流天然水化學特征與河流水污染特征的特點。在監測頻次上,由于與水文站結合,在采樣上具有便利的條件,因此監測的頻次高,代表性強。在服務方向上,由于與水資源管理、水工程調度相結合,監控入河排污狀況及省際轄區水質狀況,使水質監測具有服務于水行政執法的鮮明特征。

上一頁 頁碼:[1 2 3 4 5 6 >>] 下一頁 共6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