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規劃范圍
本次水質監測站網規劃范圍為全國各大流域和31個。ㄗ灾螀^、直轄市)。由長江、黃河、淮河、海河、松遼、珠江和太湖流域機構分別匯總提出各流域片水質監測規劃后,全國再按黑龍江、遼河、海河、黃河、淮河、長江、珠江、東南諸河、西南諸河和內陸河10個水資源分區分別進行統計匯總。
能力建設及信息系統建設規劃范圍包括水利部水質監測中心,7個流域的水環境監測中心,分中心,31個。ㄗ灾螀^、直轄市)的水環境監測中心、地(市)分中心。
三、規劃初步成果
規劃到2005年地表水水質站達到5612個,高于水功能區總數;到2020年達到7216個,為水功能區總數的1.33倍,可以滿足水功能區水質監測與管理的要求。
根據水環境監測本身的技術要求,規劃過程中既考慮了污染物在水體中的稀釋擴散和自凈過程的設站要求,也充分考慮了與水文站的結合,使規劃后的水質站能與水文站很好地結合,完全能滿足水質、水量結合分析的需要。
同時規劃過程中考慮了西部大開發、三峽工程建設、南水北調工程、西藏“一江兩河”開發,國際河流的開發利用與保護對水質站網的需求,使規劃的水質站網能滿足這些工程項目建設和水資源保護的需求。
規劃在國際河流的干流上布設78個水質站,解決了額爾古納河、黑龍江干流、烏蘇里江上無水質站,其他國際河流上水質站過少的問題,能反映國際河流的水質狀況,為我國與周邊國家的水事磋商提供實時、準確的水質信息。
規劃2005年全國水質自動監測站達到185個,2010年達到341個,2020年達到346個。解決了一些重點水域和大中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質監測頻率低,未能實施水質自動監測的問題,為今后我國江河水質預警預報系統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規劃2005年全國地下水水質站達到2004個,2010年達到2474個,2010年達到2689個。在供水水源地、城市及周邊地區、嚴重污染的河湖沿岸、海水入侵區、污水灌區、地下水回灌區都布設了水質監測站。同時在深層地下水開采區、山丘區、地下咸水區、高氟區也設有水質監測站。水質站的布設,既考慮到全面掌握地下水水質狀況,又突出了重點,通過地下水質監測站網對地下水的監測,可以了解全國地下水水質狀況,滿足了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過程中對水質信息的需求。
規劃2005年全國降水水質站達到441個,2010年達到686個,2020年達到752個。結束我國無降水水質站網的歷史,能對降水水質進行全面監測,為國家提供實時的降水水質狀況。
規劃以提升水質監測工作的整體水平為目標,對水質監測的能力建設進行全面規劃。規劃實施后水質監測系統的機動、快速反應能力和自動測報能力將大大提高,能實現重點地區、重點水域和供水水源地的水質自動監測,也將提高監測信息數據傳輸和分析效率。在滿足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及社會公眾對水質信息的需要的同時,提高對突發、惡性水質污染事故的預警預報及快速反應能力。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