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管網水質實時遠程監測系統
時間:2006-12-25 來源: 作者:
檢定自來水水質的好壞決不能僅僅以出廠時的檢測數據作為最終衡量,還必須對管網各點水質進行取樣分析,檢測出具體的數據,并結合衛生防疫部門的抽檢監測結果及用戶反饋的信息來進行綜合評價,使廣大市民飲用水安全得到有力的保障。
在國家有關生活飲用水的衛生標準中有明確和嚴格的規定:“在全部采樣點中,應有一定的點數選在水源、出廠水、水質易受污染的地方、管網末梢和管網系統陳舊部分等”!皺z驗項目在一般情況下,細菌學指標和感官性狀指標列為須檢項目,其它指標可根據當地水質情況和需要選定”。每個城市都要根據自身的客觀的實際狀況,按規定在管網中設立合理的監測點,點的選擇是依據供水人口計算和市政管網的分布狀態,并視實際需要必要時作適當的調整。實行每天現場取樣、分析、監測,以保證自來水水質!
管網水水質監測什么?主要的監測指標: 濁度、游離余氯、PH值、氨氮、亞硝酸鹽氮、總鐵、細菌、大腸桿菌群。
為什么要監測這些項目?
1.綜合指標濁度:在進入21世紀仍然是最重要的指標,飲用水中污染物將更為復雜,濁度要求越來越高。因此,為達到去除目的,水廠產水濁度需保持在0.1ntu(濁度最高水平),才能完全反映出飲用水的凈化狀態,特別是量測到水中極細小的顆粒和微生物。常規處理最佳化可更好地去除水中細小顆粒和更好地殺滅病原菌,最佳化處理也是安全給水的基礎。水廠運行如果達不到濁度目標及其他水質要求,就必須采用組合校正程序,嚴格自我檢驗步驟,以達到出廠飲用水要求的目標。
管網監測如果濁度超標,反映出自來水生產過程中可能有些環節未處理好,如原水濁度突變而生產中未及時進行處理;個別濾池滲漏等;管網施工接駁工程竣工后閥門開啟過快、過急;搶修后較大干管通水時管道內部有雜物或開啟閥門過急;用戶違章用水的間接供水設施與市政管道連通,當市政管道壓降時,二次水倒灌入管網造成污染等。
2.我們在實際監測中發現管網中游離余氯有時會低于標準值,反映出廠內可能投氯發生故障;管網局部干管用水量少,造成管內水滯留等等。
3.如果管網監測細菌類指標超標,反映出取樣點附近供水管網搶修后恢復供水時,施工中滲入污水或其它污穢物;違章用戶造成供水管網二次污染;出廠水余氯控制指標未適應水質變化等等。
4.管網監測中總鐵超標,反映出管網中渾濁度可能偏高;供水管網管材質量存在問題,年久殘損、腐蝕或者使用了劣質的管材;干管閥門關閉后開啟過急,造成生銹的水管內壁部分受水壓沖擊而脫落;違章開口接駁管道工程等等。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5 6 7 >>]
下一頁
共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