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水質監測技術的應用 >> 

水質監測技術問答(1)

時間:2006-12-21 來源: 作者:

1.什么是水體?

    水體(water body)是江河湖海、地下水、冰川等的總稱,是被水復蓋地段的自然綜合體。它不僅包括水,還包括水中溶解物質、懸浮物、底泥、水生生物等。水與水體是兩個緊密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從水體概念去研究水環境污染,才能得出全面、準確的認識。水是自然界的基本要素,是人類和生物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

    水資源是可再生資源,但不是取之不盡的。人類能直接利用的水資源僅是只占全球總水儲量中2.53%的淡水中的0.34%的江河湖泊及淺層地下水(表1)。我國的水資源分布具有地區、進程上的不均勻性,是水資源相對較少的國家。平均年降水深633毫米(全球800毫米,亞洲740毫米),多年平均年河川徑流總量26600多億立方,占世界第五位。人均占有水量只相當于世界人均占有河川年徑流量的1/4。所以,防治水污染,就成為保護水資源一個重大課題。

Water Body: Also 'waters'. Landscape features comprising any body of water, standing of flowing, including the water column, littoral zones and bed, such us the sea, lakes, river or stream, etc. 2) Any mass of water having definite hydrological,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which can be employed for one or several purposes.

2.什么是水體的自凈和水體污染water pollution ?
 

    水在自然界中不斷徨,從而不斷面更替和獲得自身凈化。表1列出了各種水體的更替期。水體中的污染物質經擴散、稀釋、沉淀、氧化還原、分解等物理化學過程及微生物的分解、水生生物的吸收等作用后,濃度自然,就這就是水體的自凈作用。這一過程還包括水中的一氧碳、硫化氫等氣體向大氣釋放和空氣中的氧、二氧化碳溶解于水的過程。水的自凈與氣象、水文、地質條件如降雨量、徑流量、潮汐、水體更替周期有關。

水體自凈過程的特征
    廢水和污染物進入水體后,即開始自凈過程,自凈機制包括物理自凈、化學和物理化學凈生物和生化自凈。該過程由弱到強,直到趨于恒定。自凈過程的主要特征:1)污染物濃度逐漸下降;2)一些有毒污染物可經各種物理、化學和生物作用,轉變為低毒或無毒物質;3)重金屬污染物以溶解態被吸附或轉變為不容性化合物,沉淀后進入底泥;4)部分復雜有機物被微生物利用和分解,變成二氧化碳和水;5)不穩定污染物轉變成穩定的化合物;6)自凈過程初期,水中溶解氧含量急劇下降,到達最低點后又緩慢上升,逐漸恢復至正常水平;7)隨著自凈過程及有毒物質濃度或數量的下降,生物種類和個體數量逐漸隨之回升,最終趨于正常的生物分布。

Water Pollution :Presence in water of harmful and objectionable material - obtained from sewers, industrial wastes and rainwater run-off - in sufficient concentrations to make it unfit for use.

上一頁 頁碼:[1 2 3 4 5 >>] 下一頁 共5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水質監測技術問答(1)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