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水質監測技術的應用 >> 

水質監測技術在中國水利的應用解決方案

時間:2006-12-21 來源: 作者:



四、水質監測的規劃目標

   《水法》的頒布實施為水資源管理與保護提供了法律依據,也對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水質監測工作提出了明確的、更高的要求。

    按照水利部水文局編制的全國水質監測規劃,有以下幾個目標:

    1.近期目標(2010年):水質站點應達到與國家水文站相結合、滿足水功能區水質監測要求,實現站點優化布局。加強能力建設,強化以流域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級水環境監測中心為骨干、。ㄗ灾螀^、直轄市)水環境監測分中心為基礎的水質監測體系。在完善常規水質監測的基礎上,大力提高水質監測系統的機動、快速反應能力和自動測報能力,實現重點地區、重點水域和供水水源地的水質自動監測。對全國水質監測評價信息進行系統的分析、合理的分類和組合,建立統一的信息存儲交換標準,構建各種專業應用系統,提高數據傳輸和分析效率。

    2.遠期目標(2020年):通過進一步優化水質監測站點布局,加強水質監測能力建設,逐步開展水生態環境監測、遙測等。采用先進的計算機手段,通過規范化的信息管理,實現全國水質監測數據的共享和傳輸,滿足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及社會公眾對水質信息的需要。提高對突發、惡性水質污染事故的預警預報及快速反應能力,判斷發展趨勢及成因分析。對重要決策及常規管理提供信息支持,為管理部門提供多方位、多側面準確、快捷的信息服務。

    3.量化目標(列表)

地表水站 國際河流站 自動站 地下水站 降水站
2005 5612 - 185 2004 441
2010 - - 341 2474 686
2020 7216 78 346 2689 752 

21世紀的水質監測工作,不僅僅要掌握全國江河湖庫水資源質量的基本情況,還要根據當前水功能區管理的需要,在現有的基礎上,提高水質監測系統的機動能力、快速反應能力和自動測報能力,監測的對象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氣降水,生態水,還涵蓋了供水水源地,排污點源面源,水土保持等所有涉及水功能區內區域水環境的全部信息,以提升水質監測工作的整體水平為目標,能實現重點地區、重點水域和供水水源地的水質自動監測,也將提高監測信息數據傳輸和分析效率。在滿足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及社會公眾對水質信息的需要的同時,提高對突發、惡性水質污染事故的預警預報及快速反應能力。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5 6 7 8 >>] 下一頁 共8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