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人類賴以生存和從事生產不可缺少的資源。隨著經濟不斷發展,人類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人類對水的需要日益增長。目前,全國許多城市由于缺水已嚴重制約了地方經濟的發展,為此做好水資源的開源和節流工作意義十分重大。供水企業如何運用技術和管理的手段,控制管網漏損,提高供水效率,降低供水企業的給水成本,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話題。本人從事多年的供水企業工作,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努力降低供水管網的漏損,以達到水資源節流的目的。
一、做好管網技術資源工作
管網技術資料工作是做好管網維護管理的基礎,因此十分重要,管網管理工作應逐步向微機化動態管理發展,管線圖應標明管線的直徑、材質、埋深、位置等,還應注明沿線用戶的接水情況。管線穿越河流、公路、鐵路的例圖,路管閥門消火栓的記錄卡,記錄卡上應注明閥門的型號、安裝日期、修理記錄、生產廠家等。
二、傳統檢漏的方式、方法
建立一支精干的檢漏隊伍,及時檢查和修復管線暗漏,是降低管網的漏損的主要途徑。按照檢漏的方式可分成以下3種:1、實地觀察法,排水窨井檢查法:安排人員有計劃開展管線巡線工作,發現路面漏水及時向企業反饋信息,這種方法簡單易行,但是能查出明漏,所以效果不明顯;2、聽漏法:查管網中的暗漏主要由聽漏法來檢查、聽漏法是運用控漏儀器,依靠管網技術資料提供的信息來檢測管線的漏水情況。這種方式應由專業檢漏人員來檢測。供水企業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加強培養和訓練檢漏人員,不斷提高他們的素質。
三、設置區域流量計,及時發現管網漏損的宏觀分布情況
為了能夠長期對管網漏損進行檢測,便于發現管網漏損的宏觀分布情況,以及均衡管網的服務壓力進而降低漏損率。具體方法是在小區或某一供水區域,保留單路供水管上設置流量計,關閉其它所有連通該區的閥門,記錄在深夜用水量最少時該區的進水量,其最低流量(扣除用戶夜間的用水量,對大用戶設表計量,居民用戶按照2L/戶/H進行計算測定)大致就是該區的漏損量。若漏損量末超過允許漏損值,則說明該區基本無漏水或漏水很少;若漏損量大,則說明該區域有漏水。供水企業可以集中力量進行檢漏。區域漏損監測是供水企業控制漏損的重要措施和將來的發展方向,可以減少人力投資和盲目檢漏,便于及時發現漏損,做到有的放矢。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