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管網漏損的控制 >> 

管網分區計量控制產銷差初探

時間:2006-12-21 來源: 作者:

  隨著對產銷差認識的深化,控制產銷差已經不單純局限于管網的漏損控制和營業的抄表收費。人們正從諸多方面綜合起來認識產銷差的形成、發展、控制的途徑。
   在管網檢漏工作中,有一種方法叫區域裝表法,般是用在幾公里管道范圍內的小區檢漏,其實質是通過對流入和流出小區及小區內用去的水量進行計量,來測算管段的漏損情況。分區計量控制產銷差是在這一方法的基礎廠發展形成的。分區計量管理是集技術、管理和經濟于一體的管理理念。

一、上海分區計量管理的實踐

  上海市的供水在解放前有英商、法商、華商等,各自劃地為界供水,解放后,政府接收和征用了自來水行業,經過兒年的努力,將全市的管網聯成一個整體,統一管理,統一規劃,集中調度,集中核算,這一模式延續到1999年。

1、1999年上海劃分四個供水計量區域

   1999年僅幾年前,上海自來水虧損逐漸嚴重,產銷差居高不卜,整個城市是一張網,一個核算體系,每年政府都要補貼。

   管理部門為改變這種狀況,把自來水改革擺上了議事日程,采取了一分為四的方法,為了分成四個獨立核算的供水公司,又不能截斷管網,因此只能是在管網中安裝流量儀,劃區域計量管理,通過流量儀在一張網上劃分四個公司和四個計量區域(圖1),市南
和市北以蘇州河為界,安裝了十三個流量儀;浦東和浦西以黃浦江為界,安裝一個流量儀:閔行與市南之間裝了十三個。

   在這之前,上海的產銷差是一個城市供水系統的總概念,不管是管網漏損還是營業抄收,反映出的是全市整體的狀態,要確定一個地區管網漏損的大小沒有量化的數據,只能根據該地區的管網新舊程度、每年的修漏數量、暗漏的檢出數量、人口數量和查表抄見數等推測出合理用水量,再根據售水量來推出漏損情況,其誤差是很大的。
  如浦東地區,原來的產銷差預測是小于浦的,并且通過穿越黃清江的過江管向浦的供水,四個公司的邊界流量儀裝好后發現浦東的水并沒有大量的流向浦西,計量結果反映出浦東的產銷差大大超過原來的估算。再如郊同行公司和市區原來是按10%計算產銷差,多余的水量均算作向市區饋水,流量儀計量后,產銷差銷差一下竄到34%。

   經過二年的實踐,管網分四個計量區域體現了其引入競爭的積極一面,四個公司在比水質、比效益、比服務上你追我趕,。原來的產銷差問題,水費抄收問題,水廠的制水成本問題,管網的更新改造等,都成為四家公司競爭的具體內容。

上一頁 頁碼:[1 2 3 4 5 6 >>] 下一頁 共6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管網分區計量控制產銷差初探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