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創建節水型社會的幾個有效手段
我國國家經貿委、建設部于九六、九七年相繼頒布了“創建節水型企業”與“創建節水型城市”的有關規定和細則。
根據我國2000年城市供水有關統計:2000年,城市供水總量469億M3,比上年增加2億M3;全年生產用水量228億M3,比一年減少8億M3,生產用水量占總供水量的比例由1999年的50.6%下降至48.6%;全年生活用水量200億M3,比上年增加10億M3,生活用水量占總供水量比例由1999年的40.7%一升到42.6%。在生活用水中居民家庭用水量132億M3,比上年增加6億M3。家庭用水量占生活用水量的66.1%,與上年持平。城市用水普及率96.7%,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人均日生活用水量220L,比上年增加3L。2000年全國城市節約用水量30億M3,比上年節約1億M3。
從以上統計資料可以與分析全國有效節水量僅占有效供水量的6.01%,這一指標是偏低的(這里還不包括節水量統計數據的準確性)按我國目前供水管網平均漏失率20%左右計,全年漏失水量高達93億立方米,相當于全年節水量的3倍。這是一個很大節水的潛力。
造成水污染與浪費的原因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對水資源的浪費和污染現象缺乏有力的監管及嚴格處罰,致使水質性缺水的范圍不斷擴大;對節水的經濟杠桿作用偏小,水價在全國大范圍內未體現其真正的價值,使浪費得不到有效地遏制;全社會和全民的節水意識薄弱,創建節水型城市和企業僅在缺水地區或干旱缺水時期才有效執行,而在大部分地區和城市特別是豐水城市或暫不缺水城市在長期堅持節水這一問題上是參差不齊的,這也是我國目前從全國全社會范圍來說節水效果不明顯的主要原因。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速度加快,缺水范圍還會進一步擴大。僅靠行政力量談節水是遠遠不夠的。我認為加快我國水務管理及投資的改革;由多頭管水改一家負責;使水務產業由無利可圖向“有利可圖”良性發展轉移;用經濟手段促節水效率提高,對節水設備和器具生產企業實行優惠;把節水作為全社會和全民共識,由單純的創建節水型企業,節水型城市向創建節水型社會過渡。目前我國一些城市和地區已進行水務管理體制的改革。但是這種改革不應該僅僅是一種權宜之計或幾家行政單位的合并,而是真正要建立一個對水務管理包括水資源管理及保護,水資源投資回報確定供水,污水處理及回用,節約用水等綜合性的立體化的管理,使水充分發揮其獨特的功能及價值,這是解決我國水資源短缺的根本大計。在城市規劃方面要避免出現象類似巴西里約那樣的大城市通病。不斷擴大城市范圍,在“城市效區化”的口號化實際上實施的是郊區城市化,將使大城市通病日益嚴重。因此在城市規劃中水資源規劃應和交通一樣擺在城市發展的首位,并且要做到城市發展,水資源發行,否則水資源短缺將成為嚴重制約城市發展的瓶頸。
作為水務管理體制改革的關鍵之一,理順水行業價格體系真正實行“居民用水、保本徽利、其它用水、合理計價”的原則,是目前推行節水工作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于 價格改革不到位,使行之有效的節水措施最后流于形式是有許多例子的。如深圳在90年代中期曾對高層建筑(商、。┮蟊仨氃O立中水處理系統,專門用于。ㄓ茫⿷魶_洗廁所用水。由于深圳的水價改革采用小步慢跑,因序漸進政策使得中水系統投入后,每處理1立方米中水比買1立方米自來水還貴,加上對管理,設備的維護,日常管理,運行費用等等的麻煩,所有安裝的中水設施最后均未投入運行,大廈的中水系統最后也無疾而終。由此可見,政府的本意是好的,但是價格及中水政策的不配套,使得原來有效的政策并沒有產生積極的效果。因此,要呼吁全民、全社會的節水意識,首先就要從價格改革開始。有時經濟的杠桿作用可以激發巨大的潛力,是能夠及靈魂的。經濟的杠桿作用與宣傳作用相輔相成,是節水推進工作成功的關鍵。以目前我國工業用水循環處理率僅為55%來說是十分低下的,究其原因價格因素是主導,如果用經濟杠桿推動,使采用循環用水使用率由目前提高到70%時,一年可節水為34.2億立方米。按目前美國、日本循環用水率達90%以上,其節水空間的潛力是十分巨大的。水價改革對居民用水節約也十分有利,如果價格改革到位一定會促進節水型潔具的市場的發展,自動淘汰老式費水潔具,進而降低人均用水量,為最終創建節水型社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F舉例說明:按目前我國城市人口3.74億,平均每人每天沖洗廁所2.5次計,以每次節水10升計(16升(舊式)-6升(新式)),全國每天節水高達93.5萬立方米,每年達3.41億立方米。由此可見,一個小小的衛生潔具的一次沖洗,可節約的水量相當于一個中心城市(300萬人口以上)一年的用水量。由于衛生潔具的更換,需要投入一部分資金,因此,相關政策十分重要。最近國家經貿委,國家稅務總局聯合頒布了《當前國家鼓勵發展的節水設備(產品)目錄》第一批名單,并給予積極的鼓勵和扶持政策。這是十分喜人的,對全社會關心節水是一個極大的促進。我個人認為政府同時應對生產耗水大的產品和設備同時制訂限制和限期拆除政策,同時用經濟杠桿的作用,一“罰”一“扶”促進節水型產品和設備進入市場,為創建節水型社會奠定基礎。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