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管網漏損的控制 >> 

供水管網漏損率分析與降耗措施初探

時間:2007-03-20 來源: 作者:


    3、完善公共用水管理制度、杜絕浪費、提倡節約
    ①、加強管網附屬設施(消防栓、閥門)等的管理,實行不定期巡查,以減少不計量加水及群眾自行關啟閥門私拉亂接管道現象。
    ②、向社會實行有獎報漏制度,并充實維修力量及設備,嚴格按照社會承諾服務時間要求,區分大小漏點及時維修。同時,對新建管線進行灌水試壓、沖洗實行水量計量或估量。
    ③、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宣傳制水工藝、成本及水資源匱乏現狀,提高全民節水意識,杜絕公共用水不必要的浪費。
    ④、對老城區拆遷產生水漏損,應區別地理區域由營業處歸口管理,并委派專人巡查、專人維護。
    ⑤、狠抓職工素質教育、提高職工主人翁意識。培養職工愛崗敬業精神、增強職工責任感,規范抄表、收費等工作,避免私接亂接供水管線。同時規范公共用水加水點,成立專門機構加大暗漏查找力度。
    4、加強管道設計管理,提高設計人員素質
    管道工程設計、施工是漏損控制的一個重要環節,若設計中沒有合理配置排氣閥、伸縮器等附屬設施,則有可能導致管道本身及接口的破壞;管材材質選擇不當,則易造成管道老化嚴重及管身斷裂;管基處理不力,則將造成管身不均勻沉降,接口滲漏;閥門型號使用不適,可能會對管網維護造成困難。因此,要求設計人員深入實際,調查第一資料,不斷學習新知識,提高業務能力,狠抓勘察設計質量,嚴格實行設計互審、會審、審核的“三審”程序,保證管道工程設計工作系統化、標準化、科學化,并全面設計采用新管材、新配件。
    5、狠抓施工質量,實行無隱患的工程管理
    針對 我公司目前施工管理現狀,應提高工程施工人員、管理人員的素質,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實行項目經理制度,科學管理,嚴格按施工規范完成每一道工序。并加強工程核算,引入“經營工程”理念及“成本管理”思路,使工程施工組織合理,措施得力。
    同時,在管道工程施工、維修中,引入監理機制,嚴格按《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的規定監理,加強施工驗收制度,從而減少、杜絕不合理的設計、不合格的材料、不規范的施工造成的管道漏損隱患,并逐步形成具有我公司特色的管道工程設計、施工體系,確保新建和改建的每一項工程都100%的合格,無任何安全隱患,減少新漏損的產生,使漏損率由惡性循環逐步走向良性循環的軌道。
    6、加大管網管理力度、對現有閥門、消火栓進行普查、編號、分類,成立管道附屬設施管理小組,由專人定期巡查閥門等,定期加裝填料,減少閥門漏損水量。
    7、考慮新增管網測壓點2個,測流點2個,并著手探討管網供水模型,進行水力工況分析,優化管網調度,及時發現情況并提高管網運行能力。
    8、逐步完善管網資料,適當時機組織管網普查,建立GIS管網地理信息系統,對管網及附件進行準確定位。
    以上措施的實施,可使漏損率控制化無形為有形,明晰漏損率在出廠水計量、用戶水表計量、公共供水計量、管網漏損率的比例分配,使供水管網改造重點突出,有章可依,有據可查。
    三、加快老管網改造步伐,降低管網漏損率
    老管網改造是為了優化供水管網配置、降低供水管網漏損率,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DN75及以上供水管網每年更新率不低于1%,對DN50及以下管網每年更新率不低于2%。因此,對于老管網改造應與出廠水計量、用戶水表出戶、校驗、更換同步進行,還應根據我公司實際情況,年初應擬定老管網改造口徑、長度。按照先高漏耗區,后低漏耗區;先鍍鋅管、自應力鋼筋混凝土管,后鑄鐵管;先高壓區,后低壓區的原則對供水干管逐年改造;集中住宅小區供水管網的改造時,應與當地居委會、群眾協商,實行規模性改造,以求改善供水水質、提高供水水壓、降低漏損。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 下一頁 共4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供水管網漏損率分析與降耗措施初探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