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分質供水勢在必行 >> 

應大力建設生態居住區水環境系統

時間:2007-05-23 來源: 作者:

    全球人居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三大主題為節約資源、減少污染,創造健康、舒適的居住環境,以及與周圍生態環境相融合。隨著世界各國有關生態住宅和綠色建筑研究的不斷發展,住宅開發、規劃、設計、科研等部門對生態住宅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建立良好、健康的住區水環境系統是生態住宅建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2001年科技部與奧組委設立了'綠色奧運建筑評估體系"重大課題,迫切需要建立綠色奧運建筑水環境系統的評估體系。2003 年春季爆發的SARS疫情,使人們充分認識到了疫病傳播與居住環境的密切關系,也對給水、排水、綠化與景觀等方面的衛生、健康學指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盡快建立良好、健康的住區水環境系統及其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

    20世紀后50年發達國家的經濟迅猛發展,與此同時,全球的環境生態形勢日趨嚴峻,其結果是水資源短缺、物種滅絕、森林消失、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對人類生存形成威脅,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無論對現在還是未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1976年在溫哥華召開了聯合國首屆人居大會,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的"21世紀議程"重點論述了"促進人類住區的可持續發展",1994年中國政府發布了 (中國21世紀議程--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 1999年第20屆世界建筑師大會的"[京憲章]指出建立人居環境循環體系,2001"伊斯坦布爾+5" 人居特別聯大會議指出,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解決人類住區的必由之路,人類住區的發展應當與資源開發利用和環境保護相適應。

    生態住區水環境系統呈現如下的發展趨勢:從集中系統走向分散,集中水處理系統與就地回用的分散處理相結合,隨著膜處理技術的發展,使大型水處理構筑物走向分散的小型處理裝置;恢復自然生態,設置循環再生系統,采用回用水營造水景、人工濕地,改善微氣候,使水景具備綜合功能,雨水由管道排放轉為就地回用、就地滲透補給地下水,自然凈化水體并恢復生物多樣性;提高用水效率,從單純節水到注重水的生態循環,提高了用水效率。傳統意義上的"污水處理"(Wastewater Treatment)轉變為"水回用"(Water Reuse),由小范圍內循環的'水回用"發展到具有開發和資源化含義的"水再利用'(Water Reclamation)。最近,美國加州又在有關的規范和標準中用"水循環" (Water Recycling)代替了"水再利用","水循環"的概念,更加符合水在自然界中的大循環,經處理后的水可用于工業、市政、農業以及地面、地下等多種用途。

    在進行生態住區水環境系統規劃時的指導思想 和必須考慮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①直接飲用水、 生活飲用水、再生水等用水依據高質高用、低質低用的用水原則,推行分質供水。②保證供水安全、衛 生、健康。SARS疫情,使人們對水的衛生學指標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再生水回用于生態住宅小 區,首先應重新審視和制定標準。標準、規范是根 本,而制定各項標準的依據又是根本的根本。③加 強水再生利用和水生態循環,提高用水效率。根據是 否為"限制性公眾出入的場所",確定景觀、綠化等用 水處理深度與消毒等級、強化管理措施。依據植物的 用途和種類,灌溉水質標準逐級降低、梯級使用。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應大力建設生態居住區水環境系統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