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用水在城市供水量中占相當大的比例。部分工業用水對水質的要求并不低于飲用水。據上海市環境保護工業行業協會的報告估計,上海工業用水中對水質的要求高于和接近飲用水水質的部分,約占工業用水總量的50%。降低城市供水水質,必然增加相關企業用于水處理的支出。況且,隨著經濟發展,城市工業用水比率逐漸下降,而居民生活和公共用水量將增加。
城市公共用水由餐飲旅游、金融商貿、文教衛生等行業用水構成。公共用水中園林綠化、噴灑道路等市政用水所占比例很小。飯店賓館、高檔寫字樓對供水水質的要求高于住宅。目前上海桶裝水市場的重要消費對象是寫字樓和機關團體。城市公共用水中,需要達到飲用水水質的比例應不低于居民生活用水。
由上一節有關生活用水的分析和本節的討論可知,城市供水中,需要達到飲用標準的水量不是總量的1-2%,也不是10-20%。筆者認為,除非在可開發的水資源嚴重短缺情況下,現代化城市的公共供水系統,如采用分質供水方式,其供水中滿足飲用水水質標準的水量不應小于供水總量50%。
在不同原水水質、處理工藝和供水規模條件下,比較傳統和分質兩種城市供水方式的經濟性,超出本文的討論范圍。AWWA建立了一個計算模式,用于此類問題的分析和規劃[4]。文獻提供了一個算例。用水人口10萬的城鎮(供水量約6萬m3/d),因水源污染水廠須增設顆粒活性炭吸附工藝。傳統供水系統將全部供水深度處理。分質供水只深度處理供水中可飲用部分,同時增設一管道系統。計算結果,可飲用水占總供水量的比例低于20%時,分質供水才是經濟的。該算例以及本節對城市供水水質需求的討論,為城市整體分質供水經濟性的剖析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3.2
城市整體分質供水的負面效果
對城市分質供水關注甚至寄予厚望,隱含著這樣的潛意識:通過控制水源污染、改進處理技術等措施改善供水水質,至少在近10-20年內是不現實的。解決城市供水水質問題是一項需要較長時間才能見效的系統工程。但倘若囿于目前的困難,寄希望于走 “捷徑”,可能在經濟、社會方面造成不良后果。
實施城市分質供水可能的后果之一是,在指導思想上和操作上,均放棄保護水源和改善水處理技術的努力,結果現有管網供水水質逐漸下降為非飲用水;而飲用水的供應量又明顯小于合理的限度。其結果是各種局部深度凈化設施和經營飲水業務的經濟實體充斥市場,各行其是;整個城市的實際供水成本增加,而分散經營的深度處理裝置得不到恰當的管理和可靠的監督。與此同時,低收入家庭的飲水健康條件惡化。
后果之二是對未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造成長遠的損害。城市供水系統是城市的主要基礎設施。對生活飲用水水質提出較高的要求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結果。將另一類分質供水作為解決飲水水質問題的法寶,棄大量的公共及工業用水水質于不顧,是降低城市供水系統的服務標準與質量,與經濟和社會持續發展的要求背道而馳。一個完整的城市分質供水系統建造和投資回收期限都很長。根據財力許可,依輕重、分階段解決城市供水水質問題是合理的,但不能輕易采用城市整體分質供水的方法。
不然,若干年后再來一個反復,對地方經濟和環境必將造成嚴重的危害!
衛生部即將頒布實行的新的《生活飲用水衛生規范》,對城市供水系統的服務對象、范圍和水質要求作出了明確的表述。生活飲用水是直接供給居民作為飲用和生活用的水,該水的水質必須確保居民終身飲用安全。新的規范同時對水質標準提出了相應的要求。除了濁度下降到1NTU,以及出了耗氧量指標為3mg/L之外,新的規范在非常規檢測項目中,還提出了五十余項毒理指標的限值。這一新的水質標準已經與世界衛生組織的水質標準接軌。這一標準的頒布實施,實際上已經排除了城市整體分質供水的可能性。一是沒有必要再設立一套專供飲用的供水系統;二是以非飲用水系統作為城市供水系統的主體,將是明顯違反《生活飲用水衛生規范》要求的行為。
國內以瓶裝水與管道純凈水為主要產品的飲水市場一度發展迅猛,而改善城市供水水質的措施舉步維艱,其主要原因不僅在于水源保護等問題是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城市供水遲遲未能實現市場化運作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水價應當反應供水成本,優水必須優價。自來水總體上不應是福利性質的。這樣,自來水公司才不會熱衷于營銷瓶裝水,政府部門也不必以行政手段推行分質供水。運行體制的改革,將給城市供水行業的發展、更新帶來巨大的動力,改善城市整體供水水質是完全可能的。
4.
分質供水的地位和作用
在努力實現提高城市供水水質這一長期目標的過程中,試行各種局部分質供水,以緩解水源污染的危害,不失為過渡時期的一種積極舉措。在新建住宅小區,特別是有優質地下水資源可資利用時,試行分質供水,是多種可供選擇的措施中有吸引力的一種。在地下水開采受到限制的新建高檔商品住宅小區,用管道供應深度凈化后的純凈水,作為滿足較高消費層次人群飲水需求的臨時措施,在積累經驗,健全管理的基礎上,也可以發揮積極作用。對管道系統封閉性好的居住小區,采用生物活性炭等經濟、實用的工藝就地深度凈化全部生活用水,消毒后仍通過原有管道系統供應,是一種注重實效的局部分質供水方式。這種方式優點之一是對今后各種供水系統并軌的不良影響最小。
在水資源嚴重緊缺,不得不利用受嚴重污染的原水或進行遠距離引水的場合,城市整體分質供水仍有可能是經濟合理的,特別是對于新開發城區。但這種工程應充分考慮規劃年限內經濟和社會發展對水質的要求,避免暫且湊合的做法。在水資源供應量不足,需要利用低品質水和回用水的城市,還是采用非飲用水集中供應工業區與市政用水的區域性分質供水方法,更為安全與便于操作。
5.
結束語
僅考慮滿足飲水水量需求的管道分質供水,在發達國家是不可接受的做法。這種分質供水是受目前經濟實力限制而采取的一種過渡性方法,有明顯的局限。在一些生活小區試行這種分質供水,在現階段有一定的實用意義;在整個城市實行是不合理的,不利于未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目前這種做法受關注,與商業利益不無關系。滿足可持續發展要求的作法是提高整個城市主體供水系統的水質。即將實施的《生活飲用水衛生規范》,已對此做出了明確的表述。實現改善整個城市供水水質的目標,不僅需要加強水源保護、改進水廠處理工藝、提高輸配水系統的技術狀態,還需要改革城市供水行業的運行機制,逐步實現水價的市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