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識的增強,人們對水質的要求越來越高。盡管我國大城市自來水水質近幾年來通過技術發行后有較大的提高,但目前一些自來水廠仍存在嚴重二次污染,使出廠合格的水經過輸配管道,中間水箱,到達家庭已成為不合格的龍頭水。由于我國國力所限,目前還不能一下解決城市供水所存問題,因此產生了分質供水的想法和行動,也就是要把僅占自來水百分之五的直接飲用水進行深層加工,通過管道直飲或瓶裝形式分質供水,把與國際飲用水質接軌的健康水送到家家戶戶。
管道直飲水分質供水是眾多分質供水中最有發展前途的健康飲水工程,是落實江澤民總書記提出的“大力發展飲水工程,改善市民飲用水質量”重要途徑。需要因地制宜通過試點,逐步摸索經驗,不斷完善。
一、分質供水的狀況
分質供水正是解決當前水質污染與人們健康需求之間矛盾的有效措施,是我國飲水文化發展和社會進步又一時代性的重要標志,是人類飲水事業發展又一次歷史性的變革。
1996年上海率先在錦華小區實驗建設了全國第一個分質供水系統。同年上海成立了國內第一家管道分質供水專業公司,并在一些小區建立了管道分質供水系統。之后,在深圳、廣州、西安、寧波等城市的一些小區也相繼建立。
目前,從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視分質供水工程,建設部已在全國10個重點城市開展試點工作,而且各省市政府正把分質供水作為建設現代化都市的基礎設施來抓。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現有300多套住宅新區近100萬戶居民打開水龍頭就能喝到甘冽爽口的飲用水。
二、分質供水的設想
我國的城市自來水事業,從1874年滿清政府在旅順口建龍眼泉地下水源供水設施起,至今已有125年的歷史。長期以來,自來水作為城市人們飲用水對此從沒有被懷疑過。自從1977年美國Bellar和Book首先發現水中含有三鹵早烷(THM),并證明了該物質對人體有致癌作用,再加上近幾年國內水源污染加劇,例如中科院1996年發布的一份國情研究報告表明,全國532條流經城市的河流中,有436條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七大江河流經的15個主要城市河段中,有13個河段水質受到污染,全國內陸河流符合《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一、二類的河段僅為25%,48%屬四、五類水質。很多城市自來水廠,特別是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自來水廠,近幾年通過對自來水傳統加工技術進行發行和深度處理,自來水廠的水質有了長足的改善,大多數自來水已達到國家生活飲用水標準,但由于輸配管道等二次污染的問題,到每個家庭水龍頭出來的自來水的質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據統計,全國有76%的自來水廠所供應的自來水有些指標現尚未達到國家標準。主要是大腸菌群、鐵、錳等超標。
自來水二次污染主要途徑有兩個:
一是輸配管網對水質的污染
從自來水廠出來的水。盡管經過各種處理,但仍存有一部分有機物和游離氯結合形成致癌前體物三鹵甲烷,另一方面成為微生物再繁殖的培養基,重新繁殖的微生物常年在輸配管道中形成生物膜,膜的老化與脫落引起用戶水的嗅和味、色度的增加,并且這管網上的微生物漸漸對消毒劑產生了抵抗力,不易被殺滅,更增加了終端自來水微生物的數量。國外在自來水管網表面殘留和沖洗下來的顆粒沉淀物上已檢出細菌種類多達21種。
二是輸配管網系統中,中間水箱二次污染嚴重
據統計上海市,中間水箱有7萬個,廣州市中間水箱有11萬多個,其他城市數量也不少。由于長期暴露空間,密封不嚴,管理不善,這些水箱里細菌、病毒、原生動物和藻類的繁殖污染水質。廣州每年都有家庭自來水中發現紅蟲的報道,就是由中間水箱引起的。另外,在個別中間水箱中有的還發現過死老鼠、死豬等,這些腐爛動物的尸體會增加水體的惡臭味和酸腥味。
對自來水二次污染的預防及去除成為目前國際、國內對于提高自來水水質關注的焦點。我們目前推廣的終端自來水的深度加工處理及分質供水方式是消除自來水二次污染的最有效的途徑和方式。
在我國,自來水傳統生產工藝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目前大部分水廠還停留在"絮凝一沉淀一過濾一氯消毒"的基礎上。為什么在水源污染日益惡化的今天,經常還會看到關于"自來水是安全的"、"是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標準"等內容的報導呢?因為我們至今對自來水的檢驗還是沿用國家1985年修訂的《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本標準至今已沿用15年,而國外發達國家一般對標準3-5年就要修訂一次。我國的現行標準規定有35項,其中有機物指標只有六項。1992年WHO制定的水質標準已達135項。在有毒有害的指標中我國的指標制定的比較寬松,F行標準中重點考慮了水的感官指標(色、嗅、味等)和微生物指標以及控制水源性疾病方面,對水源有機物污染的指標重視不夠。目前城市給水處理普遍采用常規處理工藝,受其凈水功能的限制,對水中有機物的去除能力比較低,特別是對小分子有機物的去除效果低。因此,如果說自來水合格也只能是低標準合格。
三、分質供水是方向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飲水質量要求越來越高,飲水水質標準的控制和檢驗的要求越來越嚴。另一方面水源的污染的速度之快,造成許多自來水廠從資金到技術更新和設備的改造跟不上形勢的發展,管道分質供水是解決幾方面矛盾沖突最好的辦法。要知道,城鎮供水工程是一個"取水一輸水一凈水一配水"的系統工程,工程量大,建設周期長,投資大,尤其長期以來把自來水視為社會公益事業,而不是商品。不少城市供水行業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傊畤遗c多數自來水廠均不能大量、全方位投資改善供水設施。(每增加巨噸的日供水能力,國家需投資1200-1500元,新建一個日供水50萬立方米的水廠需3年時間)。
在國家、企業資金不足的情況下,是否避重就輕,先把自來水中5%左右用來直飲的水進行深度加工,使該部分飲用水水質直接與國際接軌,達到21世紀國際先進國家制定的水質標準,這種做法投資小,周轉快,由小到大,逐漸普及,這就是分質供水方式今天在中國出現的背景。
四、分質供水的區別
國外現行的分質供水與目前國內推行的分質供水是兩個概念,其內涵具有本質的區別。分質供水方式在國外有著長期的應用歷史。國外現有的分質供水系統,都是以可飲用系統作為城市主體供水系統,實行自來水供水系統而另設管網系統用于低質水、中水或海水供沖洗衛生潔具、清洗車輛、園林綠化、澆灑道路及部分工業用水等,這種系統統稱為非飲用水系統,通常是局部或區域性的,是主體供水系統的補充。設立非飲用水系統,顯然是著眼于合理利用水資源及降低水處理費用。
美國供水工程辦會(AWWA)下屬分質供水分會在1983年制定的《分質供水指南》中對可飲用水及非飲用水的術語給予明文規定,即:可飲用水(Potable
water)--符合聯邦政府水質標準,用于飲用、烹調與清洗的水。
非飲用水(Nonpotable
water)--人們偶然消費而不至造成危害,用于非飲用用途的水,在家庭只用于沖洗衛生潔具。
在這方面,國內現有的分質供水系統,如上海機浦工業用水系統、青島城市污水回用系統、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海水沖廁系統以及其他一些城市現有分質供水系統,其形式和內容并無本質的區別。
目前國內提及的分質供水內容和形式,與上述國際上通用的分質供水概念(即主體飲用水系統與補充非飲用水系統)有所區別,我們現在提倡的分質供水,是指以自來水為原水,把自來水中生活用水和直接飲用水分開,即把自來水中百分之五左右的水另設管網,再進一步深加工凈化處理,使水質達到潔凈、健康的標準,直通每個家庭用戶,達到直飲的目的。我們目前推行的分質供水工程,也可稱為"健康飲水工程",在國際上無先例,是結合我國情況而創造的一種城鎮管道供水方式。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