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城市水業改革與管理 >> 

水業資產溢價轉讓:誰掏了老百姓腰包?

時間:2006-12-04 來源: 作者:

水業資產溢價轉讓并非偶然 

據了解,我國城市水業作為政府公益性投資的一部分,幾十年來一直以國有投資為主。由于投資效率低下,建設大量浪費,設備維護保養不良,因此資產總量雖大,實際有效資產并不多。 

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博士說,我國城市水業資產近年來變得如此搶手,并非偶然。 

其一是水業前景看好。在國外,水行業已被看作是繼石油之后,本世紀不可多得的一個黃金產業。我國城市水價長期偏低,近10年來年平均漲幅超過10%,漲到何時為止看不到盡頭。另外,隨著城市化步伐加快,近年我國城市每年新增人口都高達1500萬至2000萬,巨大的市場空間,吸引了部分跨國公司和社會資本紛紛進入。 

其二是水業資產與生俱來的壟斷經營特性,與競爭性行業有很大不同。競爭性行業的資產轉讓后,完全進入市場,產品參與市場競爭,資產轉讓的價值基礎是其凈值,在市場機制下,轉讓價越高,對資產的保值增值越有利。城市水業則不同,水是生活必需品,其經營形式是壟斷經營,投資回報相對比較穩定,政府對水業的管理,除了有財稅和金融等宏觀調控外,還有市場準入、價格管制、服務和水質監管等。其中對水價的監管,直接決定了水業資產可能帶來的收益。比如一個資產總值1億元、日生產能力10萬噸的水廠,政府給其核定的出廠水價如果是每噸0.1元,水產一年365天滿負荷運轉,年產值不過是365萬元,但如果出廠水價是1元,水廠年產值馬上就會變成3650萬元。 

傅濤說,水業資產的天然壟斷性實際上決定了水業資產的價值,主要是一種基于產出的價值,而不是基于投入的價值。也就是說,被轉讓的資產究竟值多少錢,關鍵不在于轉讓時這一資產原值是多少,而在于轉讓后,政府給的水價是多少。如果水價過低,水廠即使白送人,可能也沒人要。 

比如上述這個水廠,假設其制水成本是每噸0.5元,政府轉讓時,給的出廠水價只是0.4元,那么就算不要轉讓費,也沒有企業愿意接手,因為它不僅賺不到錢,還會往里貼錢。但如果政府給的出廠水價是每噸1元,那么這個水廠即使溢價到2億元,只要特許經營的期限足夠長,同樣有企業愿意購買。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 下一頁 共4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水業資產溢價轉讓:誰掏了老百姓腰包?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