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城市水業改革與管理 >> 

中國城市水業發展的實施策略

時間:2006-12-04 來源: 作者:

2 戰略與規劃

2.1 兩種認識觀

當前,關于水的問題存在著兩種認識。一種是將主體和客體分離,認為人類對于水是一種控制、利用和改造的關系,也就是將水作為一種使用對象或者管理對象來考慮。這就產生了將水按用途劃分,如:城市、工業、農業用水等,并由此將水資源、城市用水、農業用水、工業用水等分別劃歸不同的政府部門管理,從而形成了我國當前多龍治水的局面。應該說,這種體制已經成了當前急需解決的制約性問題。但體制上的改革如果僅僅是將水資源管理擴大到水流域管理,進而從水源頭管理延伸到水龍頭管理,這仍然是沿著原來的思路擴展,只不過從形式上體現了綜合管理,而實質上是擴大了部門的管理權限。如不轉變觀念,由多龍治水改為獨龍治水,非但不能解決當務之急,還會引發新的問題。例如過分強調以南水北調來解決北方城市的缺水,其僅僅只是考慮了水資源這一個方面,而水的生態平衡則是更為重要的另一方面。

另一種認識是將人類的經濟、社會活動和大自然的客觀規律協調考慮,認為二者是融合共生的,需對過去業已被破壞的生態環境進行恢復或修復,例如中央提出的“退耕還林(還草)、退田還湖”等措施就是從生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高度所提出的英明舉措。當前中國的水問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嚴峻:洪澇、干旱并存,資源性缺水和水質性缺水同在……。造成這 種局面是由于資源過度開發,生態被破壞而引起的,解決這一問題也就必須從根子上抓起。水本來就與天文、地理、人類在城鄉中的各種開發活動等密切相關,水在自然界的生態循環是由各個環節組成的,無論是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造成歷史性的、甚至是災難性的后果。因此,管水也好,治水也罷,一定要尊重客觀規律,在中央的統一部署下以優化水的生態循環為長遠目標,協調一致抓好系統中的每一個環節,環環相扣才能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城市是我國工業化、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陣地,水是城市發展的生命線,抓好城市水業工作是我們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

發達國家在總結了半個世紀的經驗和教訓之后,紛紛進行了水的管理體制改革,美國在20世紀末提出了“水區”(Watershed)的概念:“水區是由可劃分的水系、排放系統、以及接收水體界定的地區或范圍”。

水區是由水資源、供水系統、排放系統和用戶組成的一個最優化的管理范圍,一個城市可以分為幾個水區,一個水區也可以涵蓋幾個城市。由此可見,水區管理不同于流域管理。?

考慮到中國目前的管理體制,并有利于和現行的法律、法規接軌,在城市管轄范圍之內,按照水的生態循環理念進行綜合管理是現實可行的。今后,可根據發展趨勢再拓展到相關的地域和其他領域,以進一步擴大管理范圍。?

城市水業的管理范圍應包括:城市供水廠、污水處理廠、相關的設備與設施生產廠商等水行業的企、事業單位。?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5 >>] 下一頁 共5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中國城市水業發展的實施策略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