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城市雨洪利用 >> 

城市雨洪利用若干問題的探討

時間:2006-12-05 來源:(水科學與工程技術編輯部, 天津300250) 作者:謝 子 書

1 雨洪資源的提出

城市嚴重缺水

據統計,我國600多個城市中的400多個城市存在資源型或水質型缺水問題,有110個城市嚴重缺水,大部分在我國北方及西北地區。其中華北地區水資源緊缺尤為嚴重。多數城市是以天然降水和地下水作為水資源供應的主體,地下水主要借助包括雨洪在內的天然降水來補充。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原有的農田、草地、林地逐漸被建筑物及硬化地面取代,原有疏松透氣透水的的地表被不透水材料覆蓋,阻隔了雨洪向市區地下土壤的滲透。由于城市地下水得不到應有的補充,加之地下水超采,使許多城市形成了地下水下降漏斗中心。出現了地面沉降、裂縫、海水倒灌、水質惡化等地質災害問題。而城市又要消耗大量的水資源,因而水資源緊缺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

為了支撐城市發展,河北省近幾年實施了引灤入唐、引青濟秦等多項引水工程。這些引水工程的實施,大量擠占了農業用水,使本已非常緊張的農業灌溉用水供需矛盾加劇。盡管如此,城市地下漏斗面積還再不斷擴大。因此,充分利用天然雨洪資源是有效補充城市地下水,緩解城市水資源緊張的重要途徑。

城市雨洪災害嚴重

一方面城市嚴重缺水,另一方面城市汛期又雨洪成災。2004710北京突降大雨,市區大面積積水,交通癱瘓,給生產生活帶來嚴重影響。北京市啟動了城市防汛預案。雨洪洗劫干旱缺水的北京市區,然而300m3的雨洪資源被白白的排走。729同樣的場景在石家莊市、邢臺市又一次重演。每到汛期經?吹揭驈娊涤晔钩鞘惺苎偷膱蟮。

因此,如何實現雨洪資源化,緩解城市供水壓力,成為城市建設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2城市雨洪利用現狀

2.1 國外發展情況

20年來,由于全球范圍內水資源緊缺和暴雨洪水災害頻繁,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德國、印度、土耳其、以色列、日本、泰國、蘇丹等40 多個國家相繼開展了雨洪利用的研究與實踐 , 并召開過10屆國際雨洪利用大會。其中,德、日、美等經濟發達、城市化進程發展較快的國家,將城市雨洪利用作為解決城市水源問題的戰略措施,進行試驗、推廣、立法、實施。

德國是歐洲開展雨洪利用工程最好的國家之一。目前德國的雨洪利用技術已經進入標準化、產業化階段,市場上已大量存在收集、過濾、儲存、滲透雨洪的產品。德國的城市雨洪利用方式主要有3種:一是屋面雨洪集蓄系統,二是雨洪截污與滲透系統,三是生態小區雨洪利用系統。在雨洪利用方面,德國還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規定在新建小區之前,無論是工業、商業還是居民小區,均要設計雨洪利用設施,若無雨洪利用措施,政府將征收雨洪排放設施費和雨洪排放費。

日本的城市雨洪利用在亞洲先行一步, 1980年日本建設省就開始推行雨洪貯留滲透計劃,1988年成立日本雨洪貯留滲透技術協會, 1992年頒布第二代城市下水總體規劃正式將雨洪滲溝、滲塘及透水地面作為城市總體規劃的組成部分,要求新建和改建的大型公共建筑群必須設置雨洪就地下滲設施。日本降雨蓄存及滲濾技術協會經模擬試驗得出:在使用合流制雨洪管道系統地區?合理配置各種入滲設施的設置密度,使降雨以5mm/h的速率入滲地下可使該地區每年排出的BOD總量減少50%。有效促進了城市雨洪資源化進程。

美國的雨洪利用是以提高天然入滲能力為宗旨, 針對城市化引起河道下游洪水泛濫問題,美國的克羅拉多州(1974年)、佛羅里達州(1974年)和賓西法尼亞州(1978年)分別制定了《雨洪利用條例》。這些條例規定新開發區的暴雨洪水洪峰流量不能超過開發前的水平。所有新開發區(不包括獨戶住家)必須實行強制的就地滯洪蓄水

綜合國外發達國家城市雨洪利用的主要經驗是:制定了一系列有關雨洪利用的法律法規;建立了完善的屋頂蓄水和由入滲池、井、草地、透水地面組成的地表回灌系統;收集的雨洪主要用于沖廁所、洗車、澆灌庭院、洗衣和回灌地下水。

上一頁 頁碼:[1 2 3 >>] 下一頁 共3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