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雨洪資源的提出
城市嚴重缺水
據統計,我國600多個城市中的400多個城市存在資源型或水質型缺水問題,有110個城市嚴重缺水,大部分在我國北方及西北地區。其中華北地區水資源緊缺尤為嚴重。多數城市是以天然降水和地下水作為水資源供應的主體,地下水主要借助包括雨洪在內的天然降水來補充。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原有的農田、草地、林地逐漸被建筑物及硬化地面取代,原有疏松透氣透水的的地表被不透水材料覆蓋,阻隔了雨洪向市區地下土壤的滲透。由于城市地下水得不到應有的補充,加之地下水超采,使許多城市形成了地下水下降漏斗中心。出現了地面沉降、裂縫、海水倒灌、水質惡化等地質災害問題。而城市又要消耗大量的水資源,因而水資源緊缺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
為了支撐城市發展,河北省近幾年實施了引灤入唐、引青濟秦等多項引水工程。這些引水工程的實施,大量擠占了農業用水,使本已非常緊張的農業灌溉用水供需矛盾加劇。盡管如此,城市地下漏斗面積還再不斷擴大。因此,充分利用天然雨洪資源是有效補充城市地下水,緩解城市水資源緊張的重要途徑。
城市雨洪災害嚴重
一方面城市嚴重缺水,另一方面城市汛期又雨洪成災。
因此,如何實現雨洪資源化,緩解城市供水壓力,成為城市建設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2城市雨洪利用現狀
2.1
國外發展情況
近20年來,由于全球范圍內水資源緊缺和暴雨洪水災害頻繁,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德國、印度、土耳其、以色列、日本、泰國、蘇丹等40
多個國家相繼開展了雨洪利用的研究與實踐
, 并召開過10屆國際雨洪利用大會。其中,德、日、美等經濟發達、城市化進程發展較快的國家,將城市雨洪利用作為解決城市水源問題的戰略措施,進行試驗、推廣、立法、實施。
德國是歐洲開展雨洪利用工程最好的國家之一。目前德國的雨洪利用技術已經進入標準化、產業化階段,市場上已大量存在收集、過濾、儲存、滲透雨洪的產品。德國的城市雨洪利用方式主要有3種:一是屋面雨洪集蓄系統,二是雨洪截污與滲透系統,三是生態小區雨洪利用系統。在雨洪利用方面,德國還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規定在新建小區之前,無論是工業、商業還是居民小區,均要設計雨洪利用設施,若無雨洪利用措施,政府將征收雨洪排放設施費和雨洪排放費。
日本的城市雨洪利用在亞洲先行一步,
1980年日本建設省就開始推行雨洪貯留滲透計劃,1988年成立
“日本雨洪貯留滲透技術協會”,
1992年頒布“第二代城市下水總體規劃”正式將雨洪滲溝、滲塘及透水地面作為城市總體規劃的組成部分,要求新建和改建的大型公共建筑群必須設置雨洪就地下滲設施。日本“降雨蓄存及滲濾技術協會”經模擬試驗得出:在使用合流制雨洪管道系統地區?合理配置各種入滲設施的設置密度,使降雨以
美國的雨洪利用是以提高天然入滲能力為宗旨,
針對城市化引起河道下游洪水泛濫問題,美國的克羅拉多州(1974年)、佛羅里達州(1974年)和賓西法尼亞州(1978年)分別制定了《雨洪利用條例》。這些條例規定新開發區的暴雨洪水洪峰流量不能超過開發前的水平。所有新開發區(不包括獨戶住家)必須實行強制的“就地滯洪蓄水”。
綜合國外發達國家城市雨洪利用的主要經驗是:制定了一系列有關雨洪利用的法律法規;建立了完善的屋頂蓄水和由入滲池、井、草地、透水地面組成的地表回灌系統;收集的雨洪主要用于沖廁所、洗車、澆灌庭院、洗衣和回灌地下水。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