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制約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干旱缺水、洪澇災害、水環境惡化三大問題凸現。為維持城市發展不得不進一步擠占已非常緊張的農業用水,盡管如此,以城市為中心的地下漏斗面積還在不斷擴大,地下水位還在持續下降。另一方面,城市建設的發展,不透水地面面積增大,城市地表徑流系數大大提高,排水設施壓力很大,汛期一遇暴雨就積水成災,影響城市生活,堵塞交通,甚至淹沒設施,經濟損失很大。同時雨洪的肆虐,污水泛濫,加大了城市治污難度,環境惡化。因此,如何緩解城市干旱缺水,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充分利用雨洪資源,變害為利,改善水環境,是城市發展中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
1.
雨洪資源利用是我國城市化發展的必然
1.1
城市水危機嚴重
據統計,我國有600多個城市,其中400多個城市存在資源型或水質型缺水,有110個城市嚴重缺水,大部分在我國北方及西北半干旱、干旱地區。其中華北地區水資源緊缺已是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障礙。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原有的農田、草地、林地逐漸被建筑物及硬化地面取代,原有疏松透氣透水的的地表被混凝土、瀝青、磚石等不透水材料取代。除了散布于市區的公園綠地和天然水體外(還大部分做了防滲),整個市區酷似一個盆,阻隔了雨水向市區下部土壤的滲透。而城市作為人口的高密度聚居的區域和經濟文化的強活動區域,注定了他要消耗大量的淡水資源,目前看,水資源的壓力時刻威脅著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過去大多數城市是以地下水資源和天然降水資源作為城市水資源供應的主體,而地下水資源主要借助包括雨水在內的天然降水加以補充的。無疑城市地下水得不到應有的補充,加之過量超采地下水,使許多城市形成了地下水下降漏斗中心。引起了地面沉降、裂縫等地質災害問題。
為了維持城市發展,近幾年來各城市紛紛實施引水工程,如河北近幾年實施的引灤入唐、引青濟秦、引崗(南)黃(壁莊)入石(
家莊)、引西(大洋)入保(定)
、引朱(
莊)
濟邢(臺)、引岳(城)入郎(郭)、王(快)大(
浪淀)引水工程、引黃濟冀等,這些引水工程的實施,大量的擠占農業用水,使本已非常緊張的農業灌溉用水供需矛盾加劇。盡管如此,城市地下漏斗面積還在不斷擴大。石家莊市地下漏斗的面積和漏斗中心地下水位埋深1970年為122.0Km2和10.38m,1980年為189.0Km2和21.3m,1990年為338.1Km2和37.22m,2000年為368Km2和42.29m。因此,充分利用天然雨水資源是有效補充城市地下水,緩解城市水資源緊張的重要途徑。
1.2
城市雨洪災害嚴重
一方面城市干旱缺水,但每到汛期來臨之際,我們又經常看到城市積澇成災的報道。2004年7月10日北京突降大雨,沒有思想準備的北京城市“亂了”。出門的人趕不上火車、誤了飛機,按時上不了班,也回不了家;公共汽車臥在半車身深的水中,小轎車干脆潛在水中;各機關紛紛動員——排水;北京市防汛辦公室啟動了城市防汛預案……。雨水洗劫干旱缺水的北京市區,300萬立方米的雨水被白白的“放走”。7月29日同樣的場景又一次重演。石家莊市、邢臺市比北京市規模小,但也出現了類似的“景觀”,不僅如此,每到汛期我們經常在電視新聞報道中看到向北京7.10發生的“景觀”。
在采用雨污合流管道的城市,汛期大暴雨來臨之際,難以及時將雨污排放掉,雨水混著污水四處漫流。2003年汛期一次大雨,筆者被堵在石家莊市建勝路民心河明區段的北頭。一陣大雨過后,在建勝路中的污水道噴出近1米高的污水,黑臭刺鼻。馬路上的污水、雨水頃刻間有半米深,超過了民心河的護岸,涌進了民心河。據附近的居民介紹,這里地勢低洼,每遇暴雨都是這樣。民心河是政府為百姓提供的一條景觀河,兼作排澇渠,但民心河換一次水約需500萬元。類似一遇暴雨就污水肆虐的城市或區域為數不少,尤其是城市化發展快的城市,排水管網和城市防洪標準遠低于城市發展規模。但單純以排為主,制定城市住防洪工程,投資巨大。2003年鄭州市制定城市雨洪排放規劃,總耗資30億元(有關專家一致否定該規劃)。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