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城市雨洪利用國內外發展現狀
2.1
城市雨洪利用國外發展綜述
由于全球范圍內水資源緊缺和暴雨洪水災害頻繁,近20年來美國、加拿大、意大利、法國、墨西哥、印度、土耳其、以色列、日本、泰國、蘇丹、也門、澳大利亞、德國等40
多個國家開展了雨水利用的研究與實踐
, 并召開過十屆國際雨水利用大會。其中,德、日、美等經濟發達、城市化進程發展較早的國家,將城市雨水利用作為解決城市水源問題的戰略措施,試驗、推廣、立法、實施。
——德國是歐洲開展雨水利用工程最好的國家之一。目前德國的雨水利用技術已經進入標準化、產業化階段,市場上已大量存在收集、過濾、儲存、滲透雨水的產品。德國的城市雨水利用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屋面雨水集蓄系統,二是雨水截污與滲透系統,三是生態小區雨水利用系統。在雨水利用方面,德國還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規定在新建小區之前,無論是工業、商業還是居民小區,均要設計雨水利用設施,若無雨水利用措施,政府將征收雨水排放設施費和雨水排放費。
——日本的城市雨水利用在亞洲先行一步,
1980年日本建設省就開始推行雨水貯留滲透計劃,1988年成立
“日本雨水貯留滲透技術協會”,
1992年頒布“第二代城市下水總體規劃”正式將雨水滲溝、滲塘及透水地面作為城市總體規劃的組成部分,要求新建和改建的大型公共建筑群必須設置雨水就地下滲設施。日本“降雨蓄存及滲濾技術協會”經模擬試驗得出:在使用合流制雨水管道系統地區?合理配置各種入滲設施的設置密度,強化雨水入滲?使降雨以5mm/h的速率入滲地下?可使該地區每年排出的BOD總量減少50%。有效促進了城市雨水資源化進程。
——美國的雨水利用是以提高天然入滲能力為其宗旨,
針對城市化引起河道下游洪水泛濫問題,美國的克羅拉多州(1974年)、佛羅里達州(1974年)和賓西法尼亞州(1978年)分別制定了《雨水利用條例》。這些條例規定新開發區的暴雨洪水洪峰流量不能超過開發前的水平。所有新開發區(不包括獨戶住家)必須實行強制的“就地滯洪蓄水”。
綜合國外發達國家城市雨水利用的主要經驗是:制定了一系列有關雨水利用的法律法規;建立了完善的屋頂蓄水和由入滲池、井、草地、透水地面組成的地表回灌系統;收集的雨水主要用于沖廁所、洗車、澆庭院、洗衣服和回灌地下水。
2.2城市雨洪利用國內發展概況
我國城市雨水利用的思想具有悠久的歷史,新疆的“坎兒井”、北京北海團城古代雨水利用工程,都是古代雨水利用的典范。而真正意義上的城市雨水利用的研究與應用卻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發展于90年代,目前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北京、上海、大連、哈爾濱、西安等許多城市相繼開展雨水收集利用研究,尤其是北京近幾年雨水集蓄利用技術發展步伐較快。北京市節水辦和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從1998年開始立項研究,北京市水利局和德國埃森大學的合作項目于2000年啟動,已建雨水利用工程等示范工程10多處。2003年4月起施行《關于加強建設工程用地內雨水資源利用的暫行規定》,要求凡在本市行政區域內,新建、改建、擴建工程均應進行雨水利用工程設計和建設,雨水利用工程應與主體建設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其他城市的雨水基本停留在收集階段。
河北省的城市雨水利用起步較晚,石家莊在城建規劃中將綠地加寬了50米,并擬修建蓄雨池,著手實施“雨水工程”。此外,省內新建的一些生態型生活小區,已將雨水利用納入整體規劃。2004年7月石家莊市科委委托河北省水利科學研究院開展雨水利用試點研究。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