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雨水資源化的可行性
“節流、開源、保護并重,以節流為主”是解決城市水危機的指導思想。近年來工業、農業、生活節水已取得了很大成效,水資源保護和污水處理改善水環境的各項措施正逐步實施,對于開源問題,大多數城市重點放在了外流域調水上。外流域調水不僅耗資巨大,且涉及社會經濟、生態環境、地區間協調等眾多因素。而雨水利用實踐證明是一項費省效宏的工作。
1.3.1
技術可行性
收集雨季降雨徑流,簡單處理用于沖廁、沖車、綠化等;利用透水地面、生態池(坑、井)等攔蓄汛期雨水加以利用,減少暴雨徑流,回補地下水,實現地表水和地下水聯合調配,以豐補歉,把補源和防洪相結合,寓資源利用于災害防范之中,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興利除害。這些在國內外都有豐富的經驗與成熟的技術。
1.3.2
經濟可行性
雨水利用作為公益事業,不僅具有環境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還有巨大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效益。
1、節省巨額市政投資。小區雨水利用工程可以減少需由政府投入的用于大型污水處理廠、收集污水管線和擴建排洪設施的資金。將地面雨水就近收集并回灌地下,不僅可以減少雨季溢流污水,改善水體環境,還可以減輕污水廠負荷,提高城市污水廠的處理效果;雨水蓄水池和分散的滲渠系統可降低城市洪水壓力和節省封閉路面下的排水管網負荷。
二是節省市政和居民用水開支。雨水利用運行費用低廉,比較效益十分突出。使用1m3的自來水費用(含污水處理費)為2.6元,而從運行管理和小區用水費用支出分析,投入收集1m3雨水的年運行費用不足0.10元。
三是有良好的產業前景,能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雨水利用的市場前景巨大。收集利用雨水,可借用基礎設施投資,拉動經濟增長;雨水與中水利用設備產業可以吸引大量的民間資本進入,形成一個吸引民間資本的新產業;這項產業在減少政府財政支出、促進經濟增長、吸納就業、促進小城鎮建設等方面都會發揮出積極作用。
目前情況看,雨水利用系統建設在全國剛剛起步階段。但隨著全國人民環保意識的增強,雨水利用是大勢所趨,這一點已被西方發達國家所證實。如果在設備生產、設施建設、運行管理、中水利用等方面形成一個成熟的產業鏈,可引致出一個利潤豐厚的朝陽產業。
1.3.3城市雨洪利用資源量分析
以石家莊為例分析雨水資源量。石家莊現狀主城區面積130.25km2,石家莊市多年平均降雨量536.2mm,城區降雨資源總量為6984萬m3,相當于石家莊市總用水量的14.7%(2003年的用水量計算)。徑流系數綠地按10%,土面按30%,硬化不透水地面按80%計,主城區綠地面積只有11.06 km2,占總面積的8.4%;不透水地面面積約占40%,面積約為52.10 km2。以上述資料計算年徑流總量為3375萬m3的降雨量將被排放掉,事實雨水利用后者就是資源。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