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水中鉛主要以Pb2+狀態存在,Pb2+很容易被包氣帶中的吸附劑所吸附,而且這種吸附常常是不可逆反應的化學吸附[22]。鉛在水中的含量和形態明顯受水中從CO32-,SO42-,OH-和Cl-等含量的影響,鉛可以PbOH+,Pb(OH)2,Pb(OH)3-1,PbCl+和PbCl2等多種形態存在。在中性和弱堿性的水中[23],水中鉛含量取決于Pb(OH)2的溶度積。李志萍等人(2002)[24]通過對不同介質的包氣帶對排污河渠中鉛的去除模擬實驗研究發現,控制鉛遷移和污染的主要機理是吸附和沉淀。在pH為7.07~8.60值條件下,鉛主要以Pb(OH)2的形式存在,又因為Pb(OH)2的溶度積很小(僅為1.2×10-15),故鉛主要以Pb(OH)2沉淀形式被截留于包氣帶中,致使水中Pb2+含量很低。包氣帶對鉛去除的影響因素有:介質本身的物理性質,包括介質的顆粒大小、不均勻系數、粘粒物質含量等,環境因素如溫度、pH值等。
阮曉紅等(1996)[25]的研究表明:隨著土壤中粘粒含量的增高,土壤對NH4+的吸附性增加,減少了氮的淋溶,遷移損失,有利于氮肥的有效利用。隨著土壤中粘粒含量的增高,水-土系統的厭氧程度提高,有利于反硝化作用的進行。牛平山等人(1995)[26]為了研究“三氮”在包氣帶上部運移時的水土作用關系及土壤對污水中“三氮”的凈化作用,在室內進行模擬實驗結果表明:氨態氮經過不同高度的土柱后,滲出液中含量明顯降低,在30cm和80cm高度的土柱中作用時間在5天以下時,99%的氨態氮被凈化。皮運正和云桂春(2002)[27]利用二級生化出水經深度處理后進行地下回灌實驗結果表明:回灌過程中大部分NH4+被吸附,15%~43%的NH4+經過硝化作用轉變成NO3-,硝化作用在土壤表層進行,由于氧源的限制,土壤深層的硝化反應弱。
張文淵(1999)[28]從氨化物的環境行為特征分析得出:人為和自然條件下,土壤中各種形式的氮素之間、氮素與周圍介質之間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化學轉化作用對農田氮素的損失與利用和水環境的氮污染有著重要影響。土壤對氨態氮的吸附作用可以延緩其進入地下水的時間,但是,當土壤對氨態氮的吸附量達到飽和后,含有氨態氮的高濃度污水仍能進入含水層。不僅如此,在氧化條件下,吸附狀態的氨態氮經硝化作用轉化為硝態氮,亦即直接進入地下水中。土壤在長時間積水入滲的條件下,土壤處于一種缺氧狀態,不利于硝化發應的發生。
可見:具有良好的滲透性能的土壤且可形成一個自然濾層,徑流下滲后可以去除大部分污染物質,所以,不但不會污染地下水而且還可以補充地下水,彌補該地區水資源的不足。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