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國內外雨水資源利用概況
(一)
國外概況
近幾十年來,隨著水資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雨水資源的價值,并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因地制宜的進行雨水綜合利用。
——在中東、南阿拉伯以及北非降水量極其稀少的地區,早在四千年之前就出現了雨水收集系統,將雨水用于灌溉、生活、公共衛生等方面。在以色列的內蓋夫沙漠中,年降水量在枯水年份僅為100mm,雨水則是唯一的水源。但在雨水資源充分利用的前提下,不僅種出了莊稼,而且還建成了一系列城市;在斯里蘭卡,公元前就修建了一系列小型階梯式池塘在豐雨季節蓄水,供備缺水季節使用。
——德國是歐洲極力主張廣泛進行雨水利用的國家之一。自1989年制定了屋面雨水利用設施標準以來,城市雨水利用技術已經進入標準化、產業化階段,并逐步向集成化、綜合化方向發展。已經基本上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實用的理論和技術體系,某些方面已經形成法律。德國雨水資源比較豐富,降雨量年內分布比較均勻,且降雨強度也不大,極少有暴雨,自然條件很有利于雨水利用。利用方式主要有:
1、屋面雨水集蓄利用系統。主要用于家庭、公共和工業三方面非飲用水,如澆灌、沖廁、洗衣、冷卻循環等中水系統?梢栽O置為單體建筑物的分散式系統,也可在建筑群或小區中集中設置。系統由集雨區、輸水系統、截污凈化系統、儲存系統以及配水系統等幾部分組成。有的還設有滲透設施,并與貯水池溢流管相連,集雨量較多或降雨頻繁時,部分雨水可以進行滲透;該系統除了用于家庭非飲用水以外,還用于公共事業或工業項目。法蘭克福Possmann蘋果榨汁廠將屋頂花園雨水作為冷卻循環水源,是工業項目雨水利用的成功范例。
2、雨洪滯蓄。就是直接將雨水攔截在屋頂,或被綠化帶吸收或延緩屋頂雨水的排放時間,以達到降低洪峰流量和徑流總量的目的。這種方法不能除去雨水中的污染物,但對雨洪的控制能力較強。
3、匯集入滲。在一些地下水嚴重超采的城市將收集的雨水引到適當的入滲設施,使其入滲到土壤中,利用土壤自凈作用使雨水得到凈化,補給地下水。主要的入滲設施有:地面入滲設施,如自然地面的入滲、人工透水地面入滲等;塘洼入滲設施,利用天然或人工修筑的池塘或洼地進行雨水滲透;地下入滲設施,在土地有限或表層有較淺的不透水層時,挖穿不透水層,埋設帶孔透水管,管周圍填裝直徑8~32mm的礫石,將屋頂或道路等不透水的面收集的雨水引入透水管,管道和礫石空隙有一定的儲水空間,可存儲一部分雨水,并使之通過周圍的土壤下滲,補給地下水。
——日本的雨水利用技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就積極推行了雨水貯留滲透計劃。在公園、庭院、停車場、運動場等場所利用透水性柏油路、透水池、滲透管、滲透井等進行貯雨滲透,效果顯著。例如在平均降雨量69.3mm的地區,采用以上措施后,平均出流量由原來的37.59mm降至5.48mm,出流率由51.8%降低到5.4%。減少了下游的洪峰流量、流速和徑流體積,污染物得到凈化,補充了地下水。此外,日本也很重視利用建筑物對雨水進行收集利用,主要用于消防、植樹、洗車、沖廁所和冷取水補給等,也可以經處理后供居民飲用。
——丹麥的城市地區主要通過屋頂收集雨水,收集后的雨水經過收集管底部的預過濾設備,進入貯水池進行儲存。據統計,丹麥每年能從居民屋頂收集645萬m3雨水,如果全部用于沖廁和洗衣,將占居民沖廁和洗衣實際用水量的68%。相當于居民用水量的22%,占市政總飲用水產量的7%。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