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雨洪資源的主要對策措施
時間:2006-12-04 來源: 作者:
主要是采用主動性決策方法,進行系統相關和伴隨關系適度分析,提高防洪的主動性、科學性、可靠性和安全度,堅持點水庫、閘壩、線?河渠、堤防、面蓄滯洪區、田間、地表?兼顧,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并重,蓄、泄、滯、引、補結合,通過科學調度,在保證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雨洪資源,達到防洪減災和增加水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
1?調整種植結構,巧用雨水潤田
積極引導農民站在田間地頭,瞄準城鄉餐桌,按照市場需求和本地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地調整種植結構。積極推廣一優?優質谷子、豆類、甘薯、馬鈴薯等耐旱作物品種?、二調?調整旱地作物種植結構與品種結構?、三改?培肥改土、耕作改制、變“三跑田”為“三保田”、四結合:農機措施與農藝措施、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蓄墑措施與保墑技術、傳統抗旱措施與現代抗旱技術結合?,積極植樹種草,發展雨熱同期的作物品種,巧用雨水潤田,增加農作物的抗旱能力和土壤的入滲能力,減少暴雨產生的徑流。
2?充分利用田間工程和水利工程集雨蓄水
一是利用地面及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攔蓄。山區充分運用林草植被、梯田、魚鱗坑、水平溝和水池、水窖、谷坊、塘壩等水土保持工程截蓄利用雨水,力爭洪水少下山,清水緩出川;平原充分利用地埂、地堰、林網畦田等田間工程攔蓄雨水,減少洪澇災害。二是利用河渠、坑塘、洼淀存蓄。田間和小型工程攔蓄不了的雨水,用平原的河渠、洼淀、坑塘調引、存蓄起來。遇豐水年,寧肯舍棄部分洼地,也要多蓄一些雨洪。三是大力發展引洪淤灌。引用汛期洪水淤灌農田既可增加農田的水肥,又可減少洪水和泥沙對下游的危害,值得在山區大力推廣。四是引蓄河道基流,實行春旱冬抗。冬季利用河道基流冬灌、存蓄或在寒冷地區搞蓄水養水,實行春旱冬抗,增加部分水源。
3?增建河渠串聯工程調蓄洪水
在有條件的行洪、排水河渠建攔河閘壩,搞梯級開發,把全省各個河系之間及主要灌溉、排水骨干渠道串聯在一起,把汛期多水河道的水調往少水河渠和干旱地區,實現防洪、排水的優化調度和除害、興利的有機結合。2000年汛期利用河渠坑塘閘多蓄雨洪資源超過5億m3,擴大了抗旱水源。
上一頁
頁碼:[1 2 >>]
下一頁
共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