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城市雨洪利用 >> 

調整防洪減災思路 重視雨洪資源利用

時間:2006-12-04 來源: (水利部河北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天津 300250) 作者:孫景亮

三、處理好水多水少矛盾 重視雨洪資源利用

洪水,是稀遇降雨的產物,在我國南方地區發生的機率較高,而北方地區出現的機率就較低,其北方地區水資源的特點是多數年份降雨偏少,十年九旱;極少數年份及短歷時降雨偏多,長歷時高強度的暴雨非常罕見。

所謂防洪減災,應該是面對整個區域系統的綜合,要把減災研究擴展到一個特定的區域、特定的時期和多個方面。不能但以季洪水或場次洪水安全下泄、排放入海為追求目標,要有后續性,要把洪水視作一定區域內大自然賦予的一種特定資源來對待。要把多數年份的水少和少數年份的水多結合起來考慮;要把汛期水多和漫長的旱季水少結合起來考慮;要把暴雨產生的洪水視作區域生態環境的一項因子來考慮。要全面、科學、系統地來分析雨洪在區域生態環境中的作用,遵守洪水的自然規律,并最大限度的開發利用雨洪資源。

把水多水少結合起來考慮、防洪抗旱兩種效益目標同時抓,體現了用資源水利的觀點研究問題的思路。不能置我們處在一個干旱缺水的大環境而不顧,視洪水為猛獸,一旦洪水出現,忘卻了長期干旱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僅考慮堤防束水,單求把洪水安全地送到大海里去。并沒有真正把雨洪作為一種資源加以綜合開發利用,發揮雨洪資源的綜合效益。

我們整治江河,既要防止洪水泛濫,也要適應其自然規律,因勢利導;不能只強調改造自然,變澤國為桑田。要適當建設分流滯洪工程、洪水回灌工程、河道串聯工程,重視保護和恢復濕地生態系統。

濕地,是地球上的土壤、水體和生命經過了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是自然界生產力最高的環境之一。濕地可以調節降水量不均勻帶來的洪澇與干旱,將過多的降雨和來水存儲緩沖,然后逐步釋放,通過濕地的吞吐調節,發揮著蓄洪抗旱減輕自然災害的功能。濕地在蓄水、調節河川徑流、補給地下水和維持區域水平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綿。濕地的大量水面及其水生物可以調節局部地域小氣候;水體的熱量調節和蒸發作用可以使周圍地區酷熱降溫,空氣濕度增加,可有效增加降水;另外,濕地可以在降解污染物、維持生物多樣和物種平衡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并在凈化生態環境和維持生態平衡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被專家們形象地譽為地球之腎。據專家們不完全測算,一平方公里典型的沼澤濕地,每年直接的生態和經濟效益就在二億元以上,而其間接產生的各種社會效益則難以估算。保護和增加濕地,開發利用雨洪資源,是防洪減災應考慮的重要方面。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 下一頁 共4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調整防洪減災思路 重視雨洪資源利用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